张丽娟
巨野县新华小学,山东省,菏泽市,274900
摘要: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萌芽的阶段,还没有具备足够的经历与充足的经验,因此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就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实现,特别是通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加开阔的眼界,而且还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升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非常关键,学生既要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不断的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可以学习更多的阅读技巧,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当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笔者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阅读能力是衡量小学生综合水平的标准。尤其是处于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的汉字,能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认识更加精彩的世界。学生具备怎样的阅读能力,直接决定了自身的学习能力。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可是,目前仍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不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也缺乏足够的方法,因此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制约。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加大力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1.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想要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足够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来进行具有趣味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可以更快的爱上阅读,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实际的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更加细心的观察,使学生可以深入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尤其在阅读一些常识性的文章时,教师需要积极的创造出更加形象的阅读氛围从而更好的带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课文《找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真正的体验课文的情境,凭借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调动学生进行主动的阅读。通过这样的实际教学肯定会给学生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课文所学。
另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生动的进行情境的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投入到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在学习小学课文《风娃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和课文对应的一些视频,使学生可以通过形象的画面对课文进行理解。让学生可以主动的进行阅读探索,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1]。
2.重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法
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多传授一些阅读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由于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经历和经验而且理解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生阅读技能的时候,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主动的探索出阅读的一些技巧。所以就需要语文教师可以和课文的特点相结合,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课文的情境,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可以不断的激发出自己的主动探索意识,从而找到适合的并且有效的阅读技巧。
在学习小学课文《燕子专列》的时候,如果想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专列”的意思并且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提问,为什么会有“燕子专列”?“怎样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通过这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更加的有针对性,从而更好的掌握阅读的方法。
3.把握点睛之处,促使学生领悟文本内涵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找到其中的精髓,让学生能够借此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能够捕捉课文的中心思想,从而可以更加深刻的对课文进行理解,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习小学课文《珍珠泉》的时候,因为课文写的是珍珠泉独具魅力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先对学生提出几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主动的阅读,这样就可以在学生阅读的时候少了一些盲目性,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当学生找到文章的点睛之笔之后,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学生在再次阅读的时候能够加上自己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感受到珍珠泉的美丽景象[2]。
另外,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一些主要的句子或者词语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对课文中的角色更好的掌握,同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的进行阅读,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在学习小学课文《笋芽儿》的时候,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笋芽儿的生长过程进行对比,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笋芽儿的特点,从而可以更好的学习笋芽儿的优点。
4.以质疑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通过质疑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所以语文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质疑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使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在具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定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质疑,从而使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思维主动的进行阅读,通过主动的探索找到最后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可以深入的对课文进行领悟。在学习小学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时候,当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会被雷锋叔叔所做的好事而感动,可是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一些提问:雷锋叔叔做了很多的好事,可是已经离开我们了,那我们可以从哪里来找到他呢?通过对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使学生产生质疑,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认真的再次阅读课文,通过有效的阅读就可以更好的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并且积极的找寻问题的答案。
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进行深刻的反思,让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要多学习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不但使学生加深了课文的印象,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多做好人好事,培养良好的品德。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传授时,要善于找出课文的“矛盾点”,使学生产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去课文中寻找答案,通过主动的阅读使其获得更加独特的体会。
可见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来说非常的重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学生目前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将来语文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的开拓自己的思维通过更加新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认真把握文章的点睛之处、通过合理的对文章进行问题的提问使学生产生质疑等途径,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可以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进而从整体上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异.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江西教育,2010(Z3).
[2]李建青.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20).
作者简介:
张丽娟,1988年,女,二级教师,山东省菏泽市人,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现工作于菏泽市巨野县新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