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裕霖 饶鑫 孙蕾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重构背景下,新时期的规划国土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愈发重要。密度分区作为城市规划标准的重要部分,在用地容积审批、城市规划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索规划标准向系统应用模块转化的路径,主要介绍了一种构建地块基础容积测算模型体系的方法及其原型实现,实践表明基础容积测算模型能够大幅提高标准应用效率,提升密度分区于规划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密度分区;基础容积;测算;模型
中图分类号:XXX
Research on land basic volume measurement model based on density zoning
LUO Yu Lin,RAO Xin, SUN lei (Shenzhen urban planning&land resource research center ,shenzhen518000,china)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land space planning re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planning is also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period. Density zo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planning standar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d volume examin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of transformation from planning standard to system application module, introduce a method of building the calculation model system of land basic volume and its prototype implementation.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basic volume measurement model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tandard applic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ensity zoning in urban planning.
Key words: density zoning; basic volume ; measurement; model; 1 密度分区容积测算标准
1.1容积测算标准解读
本次修订的密度分区进一步明确了地块容积与容积率的概念。地块容积是指地块内的规定建筑面积,包含地上规定建筑面积和地下规定建筑面积[2]。地块容积率是指地块容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此外地块容积由基础容积、转移容积、奖励容积三部分组成,其中地块基础容积是在密度分区确定的基准容积率的基础上,根据微观区位影响条件(地块规模、周边道路和地铁站点等)进行修正的容积部分;地块转移容积是地块开发因特定条件,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交通设施、历史文化保护、绿地公共空间系统等因公共利益制约而转移的容积部分;地块奖励容积是为保障公共利益目的实现而奖励的容积部分,地块奖励容积最高不超过地块基础容积的30%。由于地块转移容积与地块奖励容积涉及具体地块项目的规划统筹方式,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而地块基础容积依照密度分区确定的分区及其区位影响条件即可,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因此本文提及的地块容积测算为地块基础容积测算。
其中地块基础容积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FAR基准为地块所处密度分区的基准容积率,A1、A2、A3分别表示地块规模修正系数、周边道路修正系数和轨道站点修正系数,S为地块面积:
FA基础=FAR基准×(1-A1)×(1+A2)×(1+A3)×S (1) 对于混合功能用地的地块容积为该地块上各功能的容积之和。混合功能用地的地块基础容积宜按下公式计算,其中FA基础混合为该地块各类功能的基础容积之和,FA基础1、FA基础2分别为该地块基于各类单一用地功能的地块基础容积,K1、K2……分别为该地块各类功能的地块基础容积混合修正权重:
FA基础混合=FA基础1×K1+ FA基础2×K2+…… (2) 混合修正权重计算方式如下,式中A1为类型用地基础容积占比,A2为2类型用地的基础容积占比,
.png)
1.2主要应用
地块基础容积测算主要应用于法定规划编制、法定规划审批、城市区域建筑量预测研究等方面。
(1)定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深圳密度分区作为《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的重要章节,首先是标准,是对全市开发强度进行管控的基础,法定图则、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法定规划的编制与审批都会参考全市密度分区,其开发强度都会依据密度分区指引来制定,既保障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又能实现相对公平透明。,
(2)城市空间建筑模拟预测研究等
通过密度分区确定的全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结合城市现行状况与总体预期规划发展目标,以建筑为载体,利用建筑、用地与人口的空间分布等关联关系,实现对各重要规划时点的城市空间分布情况的模拟,在此基础上依据研究需要对全市不同区域进行各专项承载能力、城市空间形态等研究。
1.3主要问题
在目前的应用及使用方式下,存在着测算效率低,测算标准把握不一,测算专业化较强等问题。
(1)测算效率地下
密度分区容积测算标准在目前的规划研究应用中,大多数采用半手动的方式进行,通常通过GIS或CAD等工具将用地方案与密度分区进行叠加判定,结合地块功能手动计算每块用地的基础容积,面对大范围,地块数量较多的方案,人工精准测算往往会效率地下,耗时较长。
(2)实际测算标准不一
人工测算还会面临测算规则理解及实际应用不一的情况,例如对于周边道路修正系数和地铁站点修正系数的实际计算,不同人依据需要会简略或省略(地铁200米500米范围)计算,往往会造成测算结果的不一致。
(3)测算专业化强,普通用户难以上手
地块基础容积准确测算,涉及空间识别、叠加分析等,目前人工测算需要使用ARCGIS等软件对规划方案数据进行预处理,从而识别各地块的密度分区及各修正系数等,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使用将不太友好,不够简单便捷。
2.自动化测算模型框架与体系
地块基础容积测算自动化测算模型以便捷、准确、快速形成用地方案测算结果的需求为目标,以数据组织、参数解译、运算导出三部分为重要支撑,实现以待测算用地方案(shp)数据为输入,到地块测算详细信息表(xsl)或用地方案解译数据(shp)为输出结果的模型框架体系。
.png)
2.1数据组织
为实现模型测算,需对模型运算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及组织,主要包含两大类,第一类为输入端待测算的用地方案数据,第二类为模型测算的必要性数据。
2.1.1 搭建密度分区数据库
结合测算公式中各参数的需求,密度分区数据库中的必须包含深圳市建设用地密度分区指引数据、深圳市规划道路面数据、全市地铁站点数据三大数据,分别用于所处密度分区解译、周边道路修正系数解译和地铁站点修正系数解译,除此之外数据库中应含有行政区划等基础地图数据,以便统计与可视化。
(1)深圳市密度分区指引数据
密度分区指引数据为由2000多个密度分区控制单元组成的面数据,数据属性包含单元面积、所属密度分区等基本信息。
(2)深圳市规划道路面数据
依据深圳市规划一张图系统提取规划道路线数据,依据路宽及道路节点打断形成节段的道路面数据,便于后于进行周边道路系数解译。
(3)全市地铁站点数据
根据密度分区条文说明,已建、在建及经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轨道线路站点可纳入修正。本次地铁站点数据以深圳市四期及以前规划建设线路站点为数据源,对于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以增加单线及多线站属性。 2.1.2 制定测算数据模板
为保证参数解译模块的正确运转,需要对输入用地方案数据进行标准检验,因此制定一个统一的用地数据标准模板是实现模型测算的基础。用地功能是决定地块基准容积率的前提条件之一,单一用地功能的地块依据所处密度分区解译结合用地功能即可返回基准容积率参数,混合功能用地地块将存在两个返回值,且其基础容积率计算相较单一地块需要更多一步,进行混合修正权重的计算,因此针对地块是否混合以及各混合比例需要在数据字段标准中予以明确。待测算用地方案数据必须包含的字段标准如下:
输入数据经过各类参数解译及计算后将生成用地方案测算结果数据,结果数据相比输入数据增加部分了必要的参数解译结果字段,结果数据增加的字段及其标准如下:
.png)
2.2.1所处密度分区解译
对输入的用地方案地块进行所处密度分区解译,对地块面要素与深圳市密度分区指引面数据进行空间拓扑关系识别,因为密度分区指引使用的基础单元是依据标准分区结合各类控制要素及图则次干道路边界等因素综合修正划定的,通常使用的用地方案地块面不会与密度分区指引面数据存在相交而不包含、与不同等级密度分区相交的情况,对于出现该情况的简化处理以“相邻相同”、“跨级取高”等原则解译并予以标识。 2.2.2地块基准容积率解译 依据用地功能,对照密度分区基准容积率指引表确定各个地块的基准容积率。
.png)
2.2.3地块规模修正系数解译
依据地块的用地面积,对照基准用地规模表,计算该地块的地块规模修正系数。
.png)
2.2.4周边道路修正系数解译
对输入的用地方案地块进行周边道路修正系数解译,首先对地块面要素执行5米缓冲区,将缓冲区结果与深圳市道路面数据进行空间拓扑关系识别,相交道路面数据记录条数立即为道路周边临路情况,对照周边道路修正系数表,返回地块周边道路解译修正系数值。
.png)
2.2.5地铁站点修正系数解译
对输入的用地方案地块进行地铁站点修正系数解译,首先对地铁站点进行200、500米缓冲区及缓冲区面赋值,赋值规则依据下表,对生成的缓冲区面进行联合,修正系数取值规则为相交即取高值,采用拓扑无叠加规则去除重复面域,形成地铁站点周边500米影响范围数据,其中各面域具有修正系数标识,如图所示,最后将该数据与地块数据叠加分析,逐要素计算地块加权修正系数,形成增加了解译地铁站点修正系数的用地方案数据。
3 测算模型的实现与应用
3.1 模型原型实现
为验证本次地块基础容积测算模型的可行性,采用Visual C#.NET开发的测算模型原型系统,实现待测算方案的导入、通用地图漫游缩放定位操作、测算结果导出等基本功能。 测算模型原型系统的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1) 用地方案导入。支持满足数据标准模板要求的shapefile格式数据。 (2) 通用地图操作。支持对密度分区地图预览、导入方案的定位、放大缩小漫游等地图操作。 (3)测算结果导出。支持导出excel格式的用地方案地块测算信息表,导出shapfile格式的测算结果数据。
3.2 实例测算
西丽枢纽是集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等多种方式与一体的综合枢纽,是深圳市陆路交通门户之一,是以科技创新的展示、交流、体验、服务为核心,集商务商业休闲游憩功能于一体的“站产城”高度融合的创新枢纽。西丽综合枢纽规划研究在确定开发建设规模时,以密度分区确定容积测算标准对方案进行上限测算,结合规划相关条件,最终确定以效益与品质并重的规划方案。
将西丽枢纽综合规划方案CAD文件按照模型输入数据模板要求转换成shapfile格式,输入数据进行测算.
通过测算模型输入西丽枢纽综合规划用地方案数据,快速生城测算结果数据,结果数据按照标准将会自动生成包含各个地块的所处密度分区、基准容积率、地块规模修正系数、道路规模修正系数、轨道站点修正系数、测算容积率、基础容积等信息,计算结果该片区总测算基础容积规模为486.7万平方米,结果可一键输出成Excel表格,效率大幅提高。 结语
本文提出的地块容积测算模型着重解决了信息化需求,实现了效率与标准的提升,文中提到的道路临边关键参数的准确解译是提高测算精确程度的关键,道路临边判定算法涉及空间拓扑关系,本文采用的以用地边界缓冲计算与道路面相交次数的方法在判定效率上具有较好的体现,但对于特殊案例等实际性还具有优化的空间,此外本文所述的模型方法对于输入数据类型及格式有明确要求,对于规划方案编制CAD格式转换及数据预处理等内容未纳入模型系统中。进一步优化道路临边算法、提高输入数据兼容性、进一步探索服务提供方式和客户端模式是完善深圳市密度分区基础容积测算模型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邹兵.存量发展模式的实践、成效与挑战——深圳城市更新实施的评估及延伸思考[J].城市规划,2017,41(01):89-94.
[2]仇保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进程[J].规划师,2007(09):59-61.
[3]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8年局部修订)[S].2018.
[4]庄少勤.新时代的空间规划逻辑[J].中国土地,2019(01):4-8.
[ 作者简介:罗裕霖,硕士,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规划师 饶鑫,硕士,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规划师 孙蕾,硕士,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