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王露
[导读] 初中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时期,新课标对学生的体育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新课改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受到广泛教师的关注与探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采用创新型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重庆市第一一〇中学校 王露 404100

摘要:初中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时期,新课标对学生的体育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新课改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受到广泛教师的关注与探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采用创新型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体育 有效性
        体育作为中考必考科目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新课改之后的教学标准也从成绩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为更好的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加强学生体育素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优化体育教学,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课堂质量的高标准,多元化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习最主要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喜欢学,愿意学,体育尤其是这样,它要求学生先动起来才能达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效果。如果只是一味点名讲解解散自由活动,不仅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也会失去上课的激情。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课堂内容进行反思:为什么学生会觉得我的课堂枯燥无味?为什么连可以放松的体育课学生都上的这么没有激情?在自我提升后,再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在进行多元化教学的同时,还要有针对的进行特殊教学、个体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训练标准,完成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到体育课堂上来,为持续的参与体育锻炼并保持良好习惯提供保障。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全身心的跟着教师投入到课程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采取创新手段,增强体育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中,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中学生普遍喜欢打游戏这一心理,设置游戏关卡,一边做游戏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一边又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例如,在跑步训练中,抛弃以往单纯跑圈式的热身方式,在跑道上设置跨栏、独木桥等障碍,越过障碍后进行分组竞走和接力跑,虽然加大了运动难度,但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其中,训练了短跑技巧,还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跑步的排斥,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建立小组合作机制,树立正确体育观
        要想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一点就是要改变学生心理“体育就是副科,不学也没关系”的想法。学生身体素质的逐年下滑,只顾埋头学习放弃身体锻炼,免疫力下降,既影响学习又影响生活。近年来中考加大了对体育成绩的占分比,就是要让体育真正的被重视起来。


教师可以建立小组学习机制,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一些需要多人才能完成的体育训练,加强团队凝聚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监督,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例如在排球课堂上,教师不再用以往单纯讲解技巧和作用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一边讲解一边做动作加以演示,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体育知识。讲解完毕后将分好的排球小组拉出来先进行排练,再进行实战演练,一边组织两组进行对抗,一边在对抗中指导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盲目干预,给学生多一点的自主学习时间,在实践中理解技巧,在合作中加深印象。在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后要及时给予鼓励,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回顾,多锻炼,多进行体育练习,并及时纠正体育技巧,避免因错误动作造成身体损伤。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学会了团队合作,加强了集体荣誉感自豪感,还在比赛游戏中树立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的正确体育观。
        三、巧妙利用体育器材,培养学生锻炼意识
        每个班的人数是固定的,但体育器材是有限的,可能几十个人却只有几个篮球、足球、排球、跳绳等器材。要想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全部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就要在原有的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改变以往器材不够先到先得原地解散的观念,充分全面的利用好现有体育器材。比如在进行跳绳训练时,将学生排成几对,手里分别拿上篮球、足球等,在跳大绳过程中进行运球训练,如前一位拍着篮球跳大绳,紧接着的学生可以夹着足球跃过去,下一位就将排球掷向上方,在跳过大绳后接住排球,以此类推,丰富学生选择,提高教学效率。在体育器材有限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创新式教学方式与多元化体育训练,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发掘体育器材更多的可能性,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建立友好师生关系,营造轻松良好的体育氛围,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对体育课程内容的理解,形成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锻炼主观性,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体育运动的多种多样也造成了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复杂化,学生和教师都应该转变观念,不再认为体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提高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度。在新课程标准下,未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创新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给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相倩倩.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8,(11):214.
[2]王洪凯,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孩子天地,2020(09):276-277.
[3]李开苗,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知识文库,2020(18):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