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实施策略——《汉字的联想》教学案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杨秀巍
[导读]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课程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其次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黑龙江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  杨秀巍    150000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课程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其次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以小学美术四年级《汉字的联想》一课教学案例为例。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理念。本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感受中国汉字的审美意趣,培养其热爱汉字的民族情感和文化鉴别能力。
        一、设计理念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从造字开始,汉字和绘画艺术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字是一个个独立的,而且具有美的特征。可以说,汉字是想象力的产物,它作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具有无穷魅力的美。
        二、课标分析
        《汉字的联想》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几条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用中国画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大胆联想和创作。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观察、交流、分析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笔墨技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创作新颖的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中国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情感的体验中增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观察、分析汉字象形表意的构形特点,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体验用汉字为题材进行水墨画创作的乐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学难点
        利用汉字的构形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及用中国画形式进行创作的笔墨技法。
        四、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游戏吗?这节课我们猜个字谜:“座中无人”打一字(庄)。你们是怎么猜出的?
        2、提问:通过猜字游戏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结:汉字具有形象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人们设计了有趣的猜字谜游戏,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就来学习汉字。(板书:汉字)
        3、做游戏:下面我们再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慧眼识字”老师放一段动画片,你们把其中藏着的字找出来,看谁找的字最多。(师提示)看到什么字就说出什么字,教师写: 马、夫、竹、田、林、山、水、日。
        4、总结:你们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出了这么多的汉字,那么你们发现了吗?中国的汉字有什么特点?(形象)出示课题。
        (二)、了解汉字
        1.你们猜猜看,这种又像画又像字的象形字距今有多少年历史了?
        2.出示图片,我们看看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样的。
        (1)贺兰山岩画,你们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吗? 
        (2)甲骨文 ,这是刻在兽骨、象牙和乌龟壳上的文字。
        总结:图画符号代表文字距今有一万年,最早的象形字甲骨文距今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传说它的发明者叫仓颉。



        3.出示甲骨文图片,你能认出哪些字?怎么认出的?
        总结:古人造字是用正面或侧面或者某一部分这些最能体现形象特征的地方来造字的。
        4.教师演示“鼠”字的象形字,出示四种不同书体的鼠字,提问:这几种字为什么差别那么大?总结:每个字代表汉字的不同发展阶段。谁能说说你认识哪种书体?
        这四种书体都认识了,你们知道它们产生的先后顺序吗?谁能上黑板把它们按时间顺序从先到后排列?(甲——篆——隶——楷)
通过排序发现什么规律?
        总结:从甲骨文的象形过度到抽象的汉字,汉字的发展是从复杂到简单,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我们对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了解到这里。
       (三)、创造汉字
        1.下面我们再玩一个游戏。“我学仓颉来造字”学习古人也来创造象形字。
        出示四个主题:尝试用毛笔蘸墨写在练习纸上。每组选两名同学上前写。
        鱼、雨、林、鸟。(横竖写都可以)。
        2.教师演示:
        勾出鱼、山、日字,把这些字变成一幅画,用勾、皴、染、点的方法来画,也可以先写象形字再涂颜色。
        (四)、作品欣赏 
        1.欣赏画家作品。凌士欣的《鱼》、古干的《五牛图》、《农家乐》。
        2.欣赏学生作品。
        (五)、创作要求:
        1、选几个你喜欢的字,把它变成象形字,再通过添加变成一幅画。
        2、大胆运用勾、染、皴、点等各种技法,使画面具有美感。
        (六)、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七)、评价学生作品。自评互评相结合。
        (八)、课后拓展:
        欣赏东巴文,埃及文字,奥运会徽、现代表情包,发散学生思维。
        五、案例分析
        《汉字的联想》一课将古老的中国汉字融入美术课堂,结合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古老汉字的魅力,使学生在欣赏汉字的造型美之余能够有更多机会了解我国古代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起探究中国汉字文化的兴趣。
        1、 演示融情境之中
        本课共有三次演示,每一次演示都有其目的性,同时也都融于教师所创设三个情境之中。
        第一次演示:
        通过“慧眼识字”情境的创设,在动画片的欣赏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潜移默化了解字从哪里来,教师的演示巧妙的融于其中,对象形文字的提炼进一步体现了字与生活、与自然的联系并为下一步的演示埋下伏笔。
        第二次演示:“鱼”字的演示
        教师有效的结合了“我学仓颉来造字”的游戏情境,在学生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添加演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第三次演示:国画技法的演示
        教师通过勾、皴、染等技法的演示,巧妙的将前两次的演示内容融于其中,并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2、三次演示的融合
        三次演示是逐层递进的一个整体,就好似一幅慢慢展开的水墨画卷,从线条的描摹——字的创造——皴、染设色,演示的同时展现了由字变画的过程、方法,仿佛又能从字的演化、发展中体会到自然万物的和谐、美妙。
        3、技法、情趣与文化相融
        本节课从整体上创设了一种文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汉字的“趣”,尝试了造字的“趣”,同时通过技法的运用体会了字画同源的“趣”。让学生感受到字与画都是中华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而教师的演示也不再是单纯针对技能的演示,而是一种融合文化意境的学习,充分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