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1年1期   作者:江明
[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

        江明
        利辛县开源水务有限公司 安徽利辛 2367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可以显著提升施工效率,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引言
        工程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点环节,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各工序、各环节顺利开展、有序完成的前提。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水利工程管理中,也要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
        1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
        1.1有效提高技术管理效率
        施工技术控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也有较深远影响,因为水利工程建设不同于其他工程项目建设,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安全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建筑质量。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施工技术管理中,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整体质量。
        1.2合理控制工程施工成本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成本一直是施工单位关注的问题,施工单位在工作中就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成本管理中,施工过程中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总结评估,以保证在施工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将整体质量有效提升,最终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效率。因为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环节较多,并且施工时间也比较长,若是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对后续管理进行优化,那么,就会导致水利工程施工成本出现问题,所以在工作中就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成本进行管控,进而避免出现无效的成本支出问题,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
        2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地理信息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技术较为常用,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析能力、动态预测能力,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较强。借助RTK技术,能够迅速定位地图信息,实现对数字化地图的实时测量使用。当前,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传统水利数据采集过程中多人协作所需要的成本,单人采集也可以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应用遥感技术,其以电磁波理论为原理,可以大范围地开展地质测绘,为水利工程的选址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实现地质勘测效率的提高。
        2.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卫星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电磁波信息,然后进行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对各种地面信息的监测。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虫害预测、产量估算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提高水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除了遥感技术,GIS系统在水利工程中也应用广泛。遥感技术(RS)与GIS相结合应用能够给防灾抗灾工作提供有效指导[3]。此外,在水土流失等方面应用遥感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相关地区的腐蚀因子及空间分布等情况,进而分析出侵蚀的分布规律及类型。
        2.3网络通信技术
        因为水利工程包含的施工环节较多,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就会出现工程分包的情况,虽然这一现象在工程建设中属于正常行为,但是,这一分包工作会导致各个施工部门的交流受到限制,同时,还会导致施工信息传输效率受到影响。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就将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到了工程管理工作中,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这样各个施工单位就可以做到信息实时互通。与此同时,网络通信技术还可以对水利工程建设信息进行整理,并建立相应的共享平台,以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高了各施工单位的信息共享效率,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高效建立。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
        3.1树立信息化意识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水利工程管理中,应高度重视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提高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落实责任机制,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应树立信息化管理的意识,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推广、宣传力度,提高全体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自觉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展管理工作。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应用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3.2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了保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我们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这就要求我们的相关建设人员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作用,从而来投入更多的资金,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施工的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将这些信息运用到管理信息化系统中,从而来保证基础设施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3加强队伍建设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系统性工程,涉及多学科领域,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与科技含量高,需要大量高端技术人才提供专业知识技能的支持,确保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展开。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当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将先进技术引入到管理队伍中。根据工作人员的构成特征,采取多元化与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其信息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要求工作人员明确掌握业务要求与制度内容,能够熟练自如的操作各领域的信息系统,为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其次加强引进信息化人才,水利工程部门加强自身发展现状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信息调度中心与信息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站等平台,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将各部门的信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4实施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管理
        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还需要强调管理工作朝着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对管理者强化系统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人员在具体项目中的统筹作用。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还需要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精通水利工程管理知识,切实保障水利工程项目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对社会各界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广大水利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保障水利工程管理高效推进。
        3.5加大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
        (1)国家政府应该积极对于实际水利工程管理的诉求进行调研,结合区域实际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颁布更加适量的水利工程管理资金;(2)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审批程序,对于内部结构进行整理,确保实际的水利工程管理资金可以达到基层,确保可以将其使用到实际实力工程管理中去;(3)基层单位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资金流动,最好将其纳入年度预算管理范畴中去,以保证实际资金量处于充足的状态,确保实际的基础设施的管理步入更加常态化的格局。
        结语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政府内在资源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对管理成本降低与资源共享等有着积极作用。水利建设信息化实现了各职能部门的整合,实现了管理方式与制度及理念等方面的共享,信息资源等所有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08):100-101.
        [2]徐祥安,姜国胜.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中的有效利用[J].四川水泥,2019(10):236-237.
        [3]毛冬笠,郝宜宁.试议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9(09):293-294.
        [4]王宏宇.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4):299-3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