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占政
黔西南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地基在本质上就是能够有效支撑建筑主体的土地或者岩体。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处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将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造价以及质量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实际开展时,设计工作人员要将地基处理技术的有效应用重视起来。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地基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望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技术;注意事项
伴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利工程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就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实存在着许多较为明显的问题,进而严重的限制了水利工程的整体进度,严重的甚至还会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从水利工程建设的角度来看,其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强化地基处理工作开展的力度,并提升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效率以及合理性,从而为水利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作保障。
一、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常见地基类型与处理技术
在不同地区其地形地势也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在实际开展时,设计工作人员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以此来进一步确保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开展的适用性。根据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地基类型:
(一)可液化土层
对可液化土层进行深入分析则可发现其本质上指的就是饱和状态下的沙土等受外力影响使得自身孔隙水压增加,进而丧失抗剪强度或抗剪强度相对较低的一些土层。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以这类土层为基础开展的施工活动极易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如若在施工活动实际开展时,相关工作人员并未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进而为采取相关措施对这类土层进行改造的话,那么地基上层的建筑物便极易出现坍塌等负面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针对该类土层可采用的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1、强夯法。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应用强夯法来处理这类地基类型时,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土质条件的实际情况以及夯击能力来规划处理深度,在处理宽度方面,工作人员应确保强夯处理的宽度范围要大于建筑物的实际基础范围;2、桩基或深基础。在应用桩基础时,工作人员应通过计算的方式来判断桩端伸入土层的实际长度,并确保在碎石土、中砂等土质情况下,伸入深度不应小于0.5米,而对于一些非岩石土层时则应不小于1.5米;3、换填法。这类方法应用的本质就是采用一些非液化的土层来将原本的液化土层替换出去[1]。
(二)淤泥质软土
通常情况下,淤泥质软土涵盖着淤泥与淤泥质土,其不仅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项,且分布范围也相对较广,这类土质多是由岩石在流水的影响下发生沉积,并且其还能够与其他一些物质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生物反应等现象,进而使这类土质难以发生固结。据相关勘察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类土质具有含水量高、抗剪强度差等特点,并且在压力的作用下其还会发生土壤流动等现象,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地基上方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2]。
现阶段,在开展这类土质的处理工作时,常采用的处理技术有以下几种:1、桩基法。桩基法的应用本质上就是将灌注桩嵌入硬土层,以此来形成一个承载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在当前社会,常用的灌注桩有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等等;2、换土法。
这类处理方法相对较为适用于淤泥、素填土等方面的处理工作,换填的材料则主要有稳定性相对较好的砂石、石屑等等,在实际应用时,换土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土层持力层的实际承载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层的压缩性,进而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地基形变现象发生的概率;3、灌浆法。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灌浆法在实际应用时会采用气压、液压等压力将固化的浆液有效的注入到地基缝隙中去,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地基整体的稳定性,现阶段常用的浆液有水泥浆、水泥砂浆等等。
(三)岩溶地基及处理技术
顾名思义,岩溶本质上就是一种具有可溶性的岩石,其形态相对较为多元化,现阶段常见的岩溶主要有洞穴、石芽、石沟以及石林等等,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这类地基类型相对于其他类型来说,处理更为复杂且困难,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活动实际开展时,应尽可能的避开这类地质,如若必须要在这类地质条件下开展相关施工活动,施工单位则应根据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需求,选择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处理技术,并提前制定好置换、防渗透等方案,以此来为岩溶地基处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提供充分的保障[3]。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开展岩溶地基处理工作时,常选用的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挖填法。这类处理技术较为适用于一些浅层溶洞、溶沟等方面,其应用本质就是将原本稳定性较差的充填物挖除,然后在应用碎石以及石灰混凝土等材料进行填筑,以此来达到有效强化地基强度的目的;2、灌填法。这类处理技术在基础下溶洞相对较深时更为适用,其应用方式就是以钻孔的方式往溶洞内关注水泥砂浆等材料,以此来有效的强化岩溶地质上地基的整体强度;3、桩基法。这类处理方法一般在地基上建筑物相对较重时才会使用。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注意事项
(一)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相对于其他处理工作的开展来说,地基处理工作更具复杂性且更为重要,为此,在实际施工活动开展前,施工单位要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施工材料准备、人员准备以及方案审查等等,并将其有效的落实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去;其次,施工单位还应将水利水电工程各个环节准备工作的开展重视起来,例如土地征收环节等等;再次,在项目实施前,相关部门还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标准来合理的选择施工监理单位,从而使得其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质量、效率进行实时监督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4]。
(二)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需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勘察工作:其一,在地基施工活动实际开展前,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勘察工作,并将其与遥感照片、相关数据报告、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确保勘察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其二,施工人员在开展施工现场勘察工作时,其还需将岩石测试工作的开展重视起来,进而通过见土实验、岩体力学实验等实验的开展,来有效的保障施工现场的岩石情况能够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活动开展的实际需求;其三,在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后,施工单位要以勘查结果为基础,科学的选择地基处理技术,从而在有效保障地基整体强度以及稳定性的同时,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科学性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其地基工程施工的质量将会对水利输电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为此,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以及施工活动开展时,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进而在提升地基工程整体强度以及稳定性的同时,为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鉴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勇[1],.试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19,45(6)
[2]杨鑫,.谈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6,42(34)
[3]朱桂才[1],高鑫蕊[1],.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简述[J].电子乐园,2019,(11)
[4]王亮[1],.房屋建筑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