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翻译课外文言文的可行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   作者:刘思碧
[导读] 学习课外文言文翻译方法可以拓展文言文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文化,可以让我们认识了解中国的历史。
        刘思碧
        陆河县樟河中学  广东陆河  516725
        摘 要:学习课外文言文翻译方法可以拓展文言文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文化,可以让我们认识了解中国的历史。那么如何读懂课外文言文?我认为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把握文章大意;背诵文言文语段,凭语感把握文言文重点句意;学习文言文翻译方法而形成迁移手段来翻译课外文言文。
        关 键 词:联系性  可行性  翻译方法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老民族,它蕴含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与遗产。根据教学大纲及语文知识素养的要求,明确的规定初中文言文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主要是因为它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所占分值不少。学好课内文言文翻译方法是翻译课外文言文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通过学好课内文言文来翻译课外文言文,值得我们来探究。
一、翻译文言文的联系性
        阅读、背诵与翻译文言文的关系
        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初读文言文让我们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次精读文言文,然我們更深入的理解文言文。而背诵文言文可快速地提高文化修养。如果背过几篇名句,应用到学生的日常写作和生活交谈中,特别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古代人都是通过背诵文章,作旁征博引的。诸葛亮能料事如神是在熟读背诵兵书的基础上推断出来的;毛泽东能指引战士们把外来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也是在熟读背诵古代经书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各朝各代的作家、文学爱好者也都是在熟读背诵传统优秀文化作品的前提下才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适当的要求学生背诵优美的句子和文段。
二、翻译文言文的可行性
        我们平时想要读懂课外文言文,更顺畅的理解课外文言文,就要先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留、换、调、引、增、删”。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的特殊性和组成句子的虚实词等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如翻译“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等倒装句时,应把“一食”“一石”“荷担者三夫”等短语调整其相应的位置;如翻译“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时,“者也”可删去;再者翻译“吾、余、予”等应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等等。


三、用课内所学方法迁移运用翻译课外文言文
        (一)用自己的文言积淀翻译课外文言文
        翻译课外文言文,首先靠的是自己平时的文言积累。第一步先把文章快速浏览一遍,也可通过朗读的方式,然后画出自己认为有难处的地方。另外特殊句式可以做好记号,快速在自己脑海中搜寻信息,把能翻译的地方都先过一遍。
        (二)用迁移的方法翻译课外文言文
        翻译课外文言文,除了凭借自己的文言沉淀,就是通过我们课内学习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延伸运用到课外文言文中。如翻译《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时,“范仲淹二岁而孤”的“而”,表顺承。“而”的用法我们在《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中讲过,在《伯乐相马》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学过。“或夜昏怠”的“或”,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中也学过。在翻译《祖狄闻鸡起舞》的“此非恶声也”时,我们学过的判断句式有《桃花源记》的“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爱莲说》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战,勇气也”等等。
        (三)依据前后文推断的方法翻译课外文言文
        首先拿要翻译的句子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然后对难点字进行分析字形,可以结合利用相关的成语去推敲,最后再把解释的词语放回到语境中取检验,翻译的通,意思与上下顺承,贴合,那就可以。
        总而言之,学习文言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不但要掌握直译文言文的方法,而且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去翻译文言文。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在初中阶段往往是作为课内文言文学习的一个简单检验,所以会篇幅简短,意思简单。所以翻译课外文言文我们只要通过学习的翻译方法,加之自己的文言积累与课内掌握的迁移延伸,就基本上能把内容翻译出来。
        
        
        




参考文献:
[1]章淑元;文言文教学当以读为本[J];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2]张茂东;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S2期
[3]汪筱鸿.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迁移”能力训练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4]马艳琴.分析初中文言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4(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