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高茂娇
[导读]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初中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思政课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高茂娇
        贵州省石阡县本庄镇初级中学  555109
        摘要: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初中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思政课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关键能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和培养策略为主要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梳理中国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特点,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应具备的学科关键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引言
        自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正式进入课堂,新教材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这对教师及学生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多的与新时代的要求相符,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真正实现课堂育人的目标,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1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地位重要,是关键的过渡教学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学习生活影响深远。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是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位学生的道德情操都提出科学的要求,力求不断培养并引导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高尚的品德修养和较高的法律法规素养。我国长期坚持依法治国,为人民打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下,每个中学生也要学法、懂法、守法,树立明确的法律意识、提升法治观念是每个初中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检验标准。
        新课程改革根据时代的发展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要求,也指明了新方向,学校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模式和内容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而努力。且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心理情感活动丰富,他们的心理世界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依据初中生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以进行积极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人格。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2.1精选恰当的教学融入内容
        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正文和资源类素材都引用了不少古文,力图为学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重视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疏导。要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备课中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整合。例如教材中呈现的范例可能存在地方文化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优化,避免教材呈现的范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节。其次要注重搜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料。教师以教材为主要授课内容,以教材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课外延伸内容。以“深深浅浅话友谊”为例,学生可能对“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特别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薛仁贵与王茂生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和领悟“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一种什么样的友谊观。再让学生针对“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多个朋友多条路”两种不同的友谊观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恰当的教学融入内容,可以充分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2通过合作探索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合作探究是教师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智慧碰撞的机会,有些老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将问题解释清楚,但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获得很好的答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学生放手教学,以合作的方式设计教学计划,并指导学生利用团体和集体的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监护人生活”课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材料,以使学生对生活主题感兴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那里有天堂吗?”“来回汽车”的视频,使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并使用有趣的视频触动学生的心,然后要求学生上网收集一些自然灾害的照片,例如地震,火灾,海啸等,根据这些照片讲述他们的感受,以提高他们热爱生活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看到生命和守护生命的意识,最后,问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安排我们的生活?”“当遇到一些灾难时我们应该做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珍惜生命,对生命负责,只有珍惜有限的生命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案例和资料结合起来,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只要具有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重点对其进行研究。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展合作学习模式,对同一个主题进行探索性教学,以全面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并以此为契机,不断通过合作探索的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3学科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学校德育工作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各项德育活动,将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如在八年级介绍法律服务机构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时,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律师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聆听法律讲座、到律师事务所参观、在律师指导下组织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不但复习违法行为、诉讼程序、维权途径等法律常识,而且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落到实处。
2.4完善评价模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及时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做好评价设计,改变传统评价的局限性。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绩一直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展现现代评价优势出发,在适应变化的基础上掌握教学实际情况,打造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评价中要从延伸评价内容出发,从道德、智力、艺术等方面采取综合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对传统评价模式进行创新,要从打造科学合理多元评价体系入手,落实核心素养要求,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在评价中教师应当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明确评价方向,避免出现偏离评价目标等问题。
结语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现代新课改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在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为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马广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读书文摘:中,2019(02).
[2]徐翠凤.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7(22).
[3]郭继荣.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2).
[4]陈国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成长,2020(03).
[5]谢八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