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对策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李敏
[导读] 在新时期初中教育背景下,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效果好坏直接关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初中班主任应坚持“德育为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李敏
        吴川市第二中学  广东省  吴川市  524500
        摘要:在新时期初中教育背景下,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效果好坏直接关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初中班主任应坚持“德育为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围绕初中德育工作,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班主任创新德育工作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对策
        引言:初中时期正值青春时期,情绪波动极大,极易产生逆反情绪,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初中班主任应积极立足实践,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及德育现状,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对策,以便提高班级学生整体德育水平。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1.德育工作内容
        德育即对学生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在新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德育工作不只在于教育学生个人素养、道德品质,还在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观念及塑造完美人格与性格。为此,初中班主任的日常德育教育主要以美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为主。
2.德育工作形式
        纵观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普遍以“说教”方法为主。作为班主任,既要复杂管理班级,还要承担教育任务,日常工作极其繁杂,很难顾及到每一名学生的品德及心理。
3.德育工作展开情况
        针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可以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了。早在孔子收弟子办学时期,便一直关注学生德育教育。立足当代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发现德育教育效果并不乐观,即使班主任积极构建和谐班风,但依旧有“问题学生”“问题行为”的出现。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础与重要性
        德育工作的创新离不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的支持,否则只能演变成泛泛而谈[1]。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外来思潮的不断涌入,难念会导致一些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出现冲突。为此,班主任就应积极结合学科教学任务,坚持应用创新思维在教学时的点滴中渗透德育内容,以便助力学生形成优良品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对策分析
1.关注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生的年龄普遍在14岁左右,这是一个极具特殊性质的年龄层次,身心都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般来讲,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更具有个性心理,他们的价值的观念逐步形成,可独立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但与高中生相提并论,初中生并不具备完善的人格心理,缺少理性分析能力。为此,在初中班主任进行语文课教学时,应坚持“有的放矢”原则,科学关注这些特征,以便收到预期的理想教育效果。
2.在课堂教学时针对性渗透德育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之际,应兼顾学科内容与道德品质教育内容的融合,这是每一名班主任都应完成的本职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初中语文教学始终以“语文教育”为主,不可因孤独强调德育而淡化语文教育本色。为此,在语文学科教育中融入道德内容应讲究艺术性及操作技巧。在语文课堂上,应设计极具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方案。例如,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讲到“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2]对于一个民族与国家而言,语言始终都是典型的文化内容。都德之所以在文章中这样描绘语言,目的是为了有效展现主人公的爱国情操。当然了,关于这个说法,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苟同的。在笔者看来,汉语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精确、清晰、多变且具有灵性。据了解,应用汉字的人远远要比世界上应用其他语种的人更多,且更具有想象力。汉字具有方正特点,仅从一个“人”字的书写上来看,就可以看出历代祖先对人类寄予的无限期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顶天立地且正直的人。

透过汉字字形,可为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力。众所周知,中国汉字数量仅有几千个,但汉语词汇却数以千万种,且词汇内涵极其丰富,蕴含着无穷无尽的韵味。为此,在语文教学之际,班主任便可以通过《最后一课》来向学生渗透汉字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促进学生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热爱祖国文化及语言,成为一名包含爱国热情的少年。
3.塑造积极人生观与自强品格
        参照陶行知的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3]。在当今社会上,很多学生都迷恋“快餐文化”,加上各种思潮的涌入,导致很多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虚拟空间,心气越来越浮躁。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期,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更要帮助其辨别真伪、明确善恶,从而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于祖国而言,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极其关键的建设者。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目标,让学生学会自强。当代社会上,很多初中生都来源于独生子女家庭,备受家中长辈过度溺爱,从而致使其产生“唯我独尊”的思想,缺少同情心、爱心以及自理能力。为此,在语文教学之际,更要育人,这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之际,便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引导同学列举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父爱与母爱的重要事件及经历,从而抒发个人感慨。有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母爱是最纯洁最神圣的爱,是母亲的宽容涵盖了所有的无知与幼稚,是母亲的宽容掩盖了我们内心的自私,是母亲的宽容让人学会如何爱人。所以,做人要从爱母亲、爱父母开始。还有一位同学讲到,父母很伟大,但我们无法永远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我们要脱离父母的保护,要独立、要自强,要在宽阔的天空中展翅翱翔。由此一来,便可在学习文本内容之际,促进学生抒发个人情感,将文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内容有机整合,从而不断强化个人品格。
4.发挥德育强化学生心理素养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之际,借助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知识,便可帮助正在迅速成长的初中生塑造完善的人格,从而培育其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方面,语文学科要比其他学科更具德育优势。在部编版初中语文的六册教材中,浓缩了众多中华民族文化及美德内容。同时,也涵盖了很多仁人志士的经历。在这些仁人志士身上,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高尚情操,沉淀着这世间上最真挚的情感,例如《社戏》等名篇,都是班主任可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应引起重视。
5.依据教材构建德育“网状图”
        借助语文课堂教育时机渗透德育内容,绝非朝夕之功,也并非依靠某一堂课糖就能完成德育目标的。若想促使德育占领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就需要班主任吃透六册教材,深度钻研教材,针对六册教材中的内容展开分析与整合,从而把握各篇目与篇目间的规律,从而明确德育教育目标,构建极具特色的德育目标“网状图”。例如,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以及情感驾驭能力,便可探索出“知情意”“塑性情”“提审美”“念恩情”等德育目标。接着,结合各册文本的选材与编排,找出各册教学的德育教育重点内容及重点目标。此外,在具体教学时,班主任也可以应用创新手段营造“美”的情景与氛围,用“美”熏染学生心灵,激发其情感共鸣。例如,《岳阳楼记》于情于景为一体,既抒情又议论,可促使学生领悟心胸坦荡的豁达美,而《桃花源记》中充满了幻想,极具浪漫主义之美,《鱼我所欲中》又展示了世间的仁义之美。只有学生对这些“美”产生深刻体验,才能令其产生对“美”的热爱之情,从而不懈追求真理,,创造更多的“美”。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被班主任长期紧抓不懈。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程任务艰巨,如何将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早已成为所有班主任潜心研究的重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应保持创新思维,创新学科教学方式,找准德育契机渗透德育,致力为现代化德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东兴.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问题及措施[J].甘肃教育,2020(23):46-47.
[2]谭永玲.春风化雨润心田——谈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2):109-111.
[3]陶泽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对策[J].新课程(中),2019(08):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