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孙宇杰
[导读] 班主任在班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教学和管理工作,我国立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孙宇杰
        渤海大学121000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教学和管理工作,我国立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据我国现阶段班级的建设的情况来看,班主任最需要做的也是最欠缺的还是班级管理建设,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过程和方式方法,对于我国着手关注的农村小学班级更应如此,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在不断提高,对于现在的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手段的改进,但仍有一些方式方法需要改进和加强,本文从农村小学班级现状着手出发,对于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的途径做出几点建议和改进,为改进班主任管理提供一些新途径。
                                
                        关键词:农村教育 班主任管理 小学德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乡村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教育就的成为了乡村文化复兴的重要关口,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其中提出“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发展,均衡发展部署化意见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发展乡村教育,其中缺不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才将国家出台的政策落实到实处,不负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寄托,班主任的作用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处处倡导城乡一体化,但农村教育质量却还和城市有差异之处,农村班主任不被重视,其管理方式更是饱受质疑,迫切需要重新定义。
        一、农村小学班主任现阶段的教学障碍
(1)、家长理念落后,不给予配合
        教育事业受广泛的世界各界人士关注,但惟独不受农村家长的视,在我国农村家庭往往认为学习没有用,跟谈不上配合学校班主任的工作了,甚至有一些离异家庭,重组家庭,单亲家庭,父母双亡等,孩子由爷爷奶奶带或者交代给远方亲戚带更是给学习工作增加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后,国家全民实现9年义务教育,农村小学的入学率明显有所提高,但是上学学习质量却仍旧不尽人意,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再好的班主任也抵不上家长的耐心与细心,家校联合的鸿沟无疑是给班主任管理上增加难度和深度。
(2)、学生学习意识淡薄,态度消极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我国更是世界上的教育大国,首要提出“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国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政策内容无一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随处可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的宣传标语“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现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必须屈从时代主流,争做四有好青年,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靠学习来实现,尤其是身处大山身处的孩子们,只有一纸文凭和一次次画满红勾勾的成绩单才能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文化是乡村的灵魂,而乡村的根脉诞生的中国决定了中国文化跟本在乡村。由于农村地势地形的因素,在农村基本上多以全日制住宿学校居多,而班主任更是亦师亦母,承担着孩子们的衣食住行,这也是给班主任管理工作更是增加了负担。
(3)、班主任自主发展有限,管理方法不见成效
        农村小学班主任身兼数职,班级管理时间有限,日常杂务事多,有的班主任更是没有系统培训过,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注重孩子的差异性个体化,不懂得因材施教,有的甚至就让年长的教龄长一些的科任老师担任,中国的班级是一个长期稳定的集体,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走板制度,我国的班级是把固定的孩子放在固定的教室里由固定的老师去教,而班主任这一神圣的岗位更是起到不可撼动的地位,这就要班主任自身的素质过高,不但能够一碗水端平还要求有过硬的管理能力,班集体是一个小型的雏形社会,农村小学更是不例外,如何形成一个特有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班级生态环境无疑是每个班主任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回归育人价值,重视班级建设
1.师生共同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和管理制度
        尝试让学生参与学校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高校就无法完成高质量的教学的教学成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的需求就是社会需求的一种折射,因此要经常地与学生建立起及时的制度化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大化的收集学生需求信息,以研究学生学习,研究学生,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和制度建设方案,据报道,北师大教务处设立教务处长学生助理岗位,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参与教改方案修改,让他们感知和宣传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教改措施,反馈其他学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建立网络测评平台,实现对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做好及时反馈,及时测评,事事有着落,处处有回想,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教学无死角,把管理制度落实到细微处。


2.增加比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自身信仰的培养起促进作用
        增加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是当前学校教工和学生自己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对自我的认识不够清晰,对未来的规划较为迷茫是当前大学生所犯的“通病”,学校是最直接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渠道,学校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 是以学校价值观念为核心, 在历史中生成的一整套思想观念、规章制度、语言习惯、仪式行为、物质环境等的有机体都无疑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班主任是学生路上的指明灯、是学生生活中的引路人、是迷茫时候的导师更是将来步入社会的启蒙者。
3、增强班主任自身管理理念,实现民主化管理方式。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应着时代要求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这也从中肯定了教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强调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作用,而农村小学教育条件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更需要发挥班主任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小学班主任需要跟上时代潮流,不断的更新管理观念和创新教学理念,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殊性帮助其接受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更好的保证管理成效。[1]作为班主任应时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欠缺,增强自身道德建设,培养强大的责任心,秉承着一个都不能少,保证让每一个孩子都跟上队伍,不在起跑线就开始落后的原则认真负责班集体。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积极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班级建设也必须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生生平等对话,相互学习,互帮互助的欣欣向荣的学习方式。
4、家校联合,协同发展共创美好明天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础组织,加强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班级管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制能力比较差,很多教学任务都需要教师与家长督促其完成,所以加强小学班级管理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2】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理念
(1)、在班级建设中形成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
        在一个班级里不乏掺杂着优等生和差等生,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重视差生的学习工作也不忽略优等生的特长,发挥优等生的榜样作用,实现全班分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班级相互找到自己的“小师傅”,合理优化班级小组竞争,选拔班级干部来共同协助班主任管理工作。
(2)、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
        班主任应正确培养学生的荣辱观,注意和学生私下沟通的语言艺术,要做到宽严有度、注重细节,让学生在班级里有责任感、存在感、荣辱感,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里,人人都服务于集体。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班主任充当了教育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三位一体的角色,是学校管理、各科教师、家庭、社会、学生等多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对于班主任素质的要求不能仅仅定位于一个普通教育教学工作者,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份更具紧迫性、艰巨性及长期性的教育教学任务。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低下,是一种经验式、口授式管理,对班主任的管理基本上是任务式管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3】
(3)以德育人,用爱浇灌
        “严”是“爱”的具体表现,“爱”是“严” 最终目标。教师在工作中一味的严,学生往往会反感,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一味的爱,学生不但不会被感动,反而会使整个班级管理一团糟。故要正确地把握“爱”与“严”的分寸: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在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在时间、条件、态度处理等具体环节上,可酌情灵活掌握;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急于定性了结;教师应保持和善、冷静的态度,给学生以关爱,以便唤起他们的良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简单生硬、挖苦刻薄,只会拉开师生间的距离。只有把“爱”与“严”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既有较强的约束力,又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进步,搞好班级管理,培养师生情感。【4】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方法和态度,做到有理想抱负、有扎实学识等真正意义上的四有好教师,有人说:教书育人的过程就是用一个灵魂去撼动另一个灵魂,教师因关心关爱学生,从心灵深处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问题出发,找准感情切入点,用真诚打动学生,产生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沟通。

(4)人人自管,做班级的好管家
        全员自我管理是指使班级全体学生人人都主动参加管理工作,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对学生实行管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班级学生内在的矛盾运动而实现的。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从管理的主客体角度看,全班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自我管理的主体。只有当全体学生人人都参加管理,把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实行全员自我管理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性、主动性,发挥每名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群策群力,使班级工作落到实处;第二,使每名学生在思想品质、工作能力等方面受到锻炼,增强对班级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品格;第三,班主任可以从大量的繁杂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加强对班级的指导。
        实行全员自我管理的要求有以下两点:(1)人人参加班级管理工作,尽量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管理,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担一定的工作,形成人人为集体做贡献的良好风气;(2)实行值日生、值周生、班干部轮换制,开展日记、周评活动。值日生由班级每个人轮流担任,值周生由班干部。【5】
[1]窦木七,贺润永.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探微[J].中华少年,2020(01):116+118.
[2]韩丽丽. 农村地区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7.
[3]杨中华. 南京市G农村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校本活动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
[4]朱训林.教你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5]芮秀金.班主任班级管理经典细节及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作者简介:孙宇杰,(1997—05—01)女,民族:汉,籍贯:辽宁盘锦,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学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学德育 农村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