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梁佩玲
[导读] 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也包括小学数学教师。
        梁佩玲
        肇庆市高要区蛟塘镇中心小学
        摘要: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也包括小学数学教师。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需求,也无法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立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以往的数学教学方式进行科学改进,借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其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小学生本身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一阶段也是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若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则能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对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而且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发展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数学教学方式以及模式进行科学改进,使其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所谓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指数学思维、意识等多方面的数学素质及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教授学生相应的数学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数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有关数学问题进行自主观察、分析以及解决,借此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数学思维水平。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其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以及逻辑性都比较高的学科,而小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还尚未成熟,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具有一定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思维的重视,并且要明确小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并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对以往的数学教学方式进行科学改进,使其更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需求,使得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能够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及素质,这样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1]。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小学教师若想通过开展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就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内容,并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并且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借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为其自身数学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数学知识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这样既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能够更快的理解并学会相关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使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较高的数学意识[2]。
        而教师在选择生活元素时,需要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阅历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要对数学教学内容予以充分考量,以此选择出合适的生活元素,使其能够与数学教学内容予以充分融合,避免教学环节出现混乱的情况。比如,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位置与方向”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家到学校的简易路线图,然后指导学生在图中将正北方向标出来,接着让学生根据所标注的方向,表述出自己家在学校的方位,以及学校在自己家的方位。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家在对方的家的方位,这样既能够锻炼小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应用,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二)创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比较刻板,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小学教师在改进数学教学方式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方式,开展相应的教学,而在创设情境时,要对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并结合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促使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提升其自身的思维能力[3]。
        比如,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创设出一题多解的问题情境,将生活中的旅游团与学校师生结合起来,设置多种解法的数学问题,以此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够提高解题的趣味性,还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另外,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长方体的动画分解视频,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长方形的分解动画,自行想象正方体的分解过程,并让学生说出正方体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三)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应该注重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实践之中。而教师若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则需要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借此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在设置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对数学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及其完成度等多方面予以充分考虑,根据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况,设计出学生能够完成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4]。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统计”这一数学知识时,可以结合这一知识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对自己家近半年的水电应用量予以统计,同时还要了解水电的费用标准,并计算半年内自家所使用的水电费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将相关数据信息呈现出来,还应要求学生针对水电的应用情况,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水电量节约方案,以此节省水电使用量及费用。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通过上述分析,若是站在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数感等多种能力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大大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小学教师在对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时,需要将数学核心素养理念深入其中,以此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茆燕.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 小学时代(奥妙), 2020, 000(005):39-40.
[2] 杨彦萍.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实践[C]//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 2020.
[3] 安玉凤.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探究[J]. 中华少年, 2019(26).
[4] 张芳琴. 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 好家长, 2018(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