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要素展开深度学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傅巧英
[导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组织单元的方式,相比文选型语言学科,文章中心更加容易把握。
        傅巧英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二小        322000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组织单元的方式,相比文选型语言学科,文章中心更加容易把握。紧抓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文,发挥教材优势,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紧扣语文要素进行深度学习?本文以《火烧云》教学为例,探讨聚焦语文要素展开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要素;深度学习;语文教学
        语文要素主要指的是学习课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事情叙述的,老师引导学生整合课本信息,介绍某事物的方法,《火烧云》课文属于“定篇”内容,这种教学内容一般通过“透彻、清楚、深度’体会作品”的方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一、聚焦语文要素
        怎样聚焦语文要素?在《火烧云》教学中,老师可展示火烧云的图片,引起学生集中精力,尝试从形状、色彩角度分析火烧云的写作手法。创设问题:“假如让你写一篇火烧云的文章,想从哪几方面写作?”回答从形状、颜色方面。那么,作者是否也从这两方面写作?请阅读原文思考。火烧云这个事物从以上两个角度写作被学生清晰、明确地接受[1]。
        对“写清楚”的认识,老师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
        师:有的学生在写火烧云色彩时,这样写—“这边的火烧云变化多样,黄的、红的、金的……十分美丽。
        师:写得如何?
        生:运用了变化多样、十分美丽,写得不错。
        师:萧红怎么写的?请看第三段,讲一下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
        生:写得具体。
        师:对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写的?画一画,读出来。
        生齐读:红形形、金灿灿、......茄子紫。
        生:作者运用了ACC式词语。
        师:这类叠词含有喜欢之意,请大家读出喜欢的感觉。此外,还有好在哪里?
        生:梨黄、葡萄灰、茄子紫。
        师:这里运用了喻色。谁能说出几种类似的颜色?
        生:珍珠白、宝石蓝……
        师:想一想文章还有哪些高明?
        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作者没用符号,而用一句话,显得更加清楚。
        师:你能注意颜色的变化多端吗?从哪儿体会?
        生:“一会儿”。
        师:请读出变化多端。
        师:作者没写“五颜六色”,而直接举出各种颜色。用“一会儿”表现变化多端。尽可能少用成语,而用语言进行清楚地表达。
        关于“写得清楚”的感受,是需要对比阅读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出示“对比句”,即学生平常的用语。

在对比阅读中,学生将自己的语言与作者的语言进行对比,体会什么是“清楚”。
        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从哪些方面将事情写清楚”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多变,又安排一篇仿写作业,让学生深入体会“写清楚”。对比阅读是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2]。
二、展开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高度的情感、行为参与,达到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的效果。老师从“火烧云”理解为切入点,依据词典的解释:“清早或傍晚因光照天空产生的红霞。”再与《呼兰河传》描述“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好像天空着了火”比较,让学生感受说明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的差异,瞬间将阅读焦点放在语言运用方面。
        对比两种表述后,火烧云图片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了高度的情感、行为的参与。以“小学生线条式的表达”与作者描述加以对比,在发现作者“高明之处”的话题下,学生了解:将不同色彩有序列出,即可将“五颜六色”描写清楚,又用“一会儿”表现色彩变化。写形状时要突出变化的过程[3]。
        对比阅读,在具有导向性的语言交流中,引导学生深切的阅读体验,有利于深度理解课文。以下是火烧云形状的教学思路:
        师:本文写了哪些形状?
        生:狗、马、狮子。
        师:我小时也写过火烧云的形状——这处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有的像狗,有的像马,有的像狮子……十分好看。”
        师:这段写得如何?
        生:一般。
        师:请对比课文,讲一下写的哪里不好?
        生:缺少动感。
        师:阅读原文,说出作者高明在哪?
        生:写得具体。
        师:是吗?提示一下:一会儿天空出现……过了两秒钟……不见了。
        生:云的形状在不停地变化。
        (师生共同朗读,感受变化)
        师:作者写作高明在哪?
        生:描写了形状变化的过程。
        师:(展示火烧云图片),看像什么?想象一下如何运动的,试着写出来。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大驼鸟,重重的身体,走着走着,驼鸟突然不见了。
        在对比阅读中,学生对课文写作特点拥有更深的体会,理解更加清晰。对比是一种思维模式,在对比阅读中,探索作者写作的高明,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理解已超越了“具体”层面,而是穿透了形状的变化,这样,就可写得更清楚。在深度体会课文写作的手法基础上,老师利用图片,引导学生随堂仿写,扣紧语言构建的要素,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结束语:
        总之,部编版语文教材突出了单元学习的语文要素,聚焦语文要素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深度理解作者写作的风格,积极参与语言组织、写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邦业. 聚焦语文要素展开深度学习--以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火烧云》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 2019(18).
[2] 林其雨. 情境认知与学习视阈下语文要素深度学习策略[J]. 语文建设, 2020(18).
[3] 尹爱红. 把握教材编排特点,落实语文要素[J]. 小学教学参考, 2020, (16):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