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风
皋兰县中窑莆田光彩小学730200
摘要:《语文课标》明确提出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及阅读整本书。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长篇小说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在整本书的阅读课上,教师应注重采用科学的导读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鉴于此,教师应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方法,希冀能对化解教学实际有所帮助,有效推动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现状的分析
1.书源较为匮乏
书源不足也是影响农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书籍稀少是乡村和城市学生最大的不同,也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市区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学生可以方便地借阅,同时学生家里也有很多好的读物,但在农村还很缺乏。农村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藏书较少。加之农村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拓展阅读学习并给予必要的重视,在家长们的眼中课外书“应”为课本辅导书、作文辅导书或辅助习题册,而别的书籍则被看做“闲书”,认为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成绩。即使是一些学生喜爱这些课外“闲书”,家长会也持反对态度,取而代之是不如帮着干农活。此外,大部分农村家庭都不富裕,没有太多钱购买课外书籍。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书籍来源少,自然会影响到学生整本书的阅读学习。
2.阅读书目的种类和形式缺乏针对性
小学生对阅读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的阅读基本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这导致小学生的阅读质量与教师的指导相联系,而在调查中发现,即使目前多数学校都开展了整本书的阅读活动,但教师在进行书目推荐时也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不能顾及学生的实际发展。如学生对于一些立意深刻文章很难理解,不能切实把握,这就导致他们难以将自身兴趣专注于阅读上,从而给学生的阅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3.针对整书阅读的教学方案缺乏科学性
通过对整本书阅读过程的调查,还发现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缺乏某种合理性的教学方案,整本书阅读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书目阅读,因此必须有一个系统、科学的阅读方案,该方案一般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来制定。但在调查中却发现,目前不少教师在阅读计划的制定上缺乏系统的指导,在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时,辅以不同的方法,如针对诗歌类书籍阅读时要有大声朗读习惯,针对叙述类文章阅读时要及时摘录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和词句,并结合读后感总结输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整本语文阅读指导方法
1.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
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通常是在家中完成。因此,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渠道,抓住一切契机,如召开家长会、发送校讯通等,向家长宣传扩大阅读面的重要价值,整本书阅读将使孩子的受益匪浅,同时向家长们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介绍有关辅导孩子读书的正确方法。从而扭转有些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从而促进家长为学生能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虽然家长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意识不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要从家长着手,教师要积极耐心地做好家长工作。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家长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帮孩子选对书。具体来说,选书时老师和家长要把好关,要做到:第一,内容要健康,因为阅读不好会影响学生的心身健康。第二,甄选符合当前学生的年龄特点的书。第三,题材丰富,阅读面要广,如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等。
总之,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与孩子共同制定阅读计划,进行阅读学习,或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说一说主要内容及有哪些心得收获等,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其阅读水平的不断得到提升。
2.给予科学指导,明确阅读目录
为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整书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明确整书阅读的目录,让学生按目录阅读。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确定书目,把学生阅读的兴趣点作为标准之一,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使学生拥有良好阅读体验,收获一份读书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阅读水平。
例如:通过教学实践,有的学生对叙事类作品比较感兴趣,如《狼王梦》《查理九世》等,而有的学生对科幻题材的阅读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为学生列出具有科学探索性的阅读内容,如向学生推荐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之子》《神秘岛》等,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确定学生整本书的阅读目录,使其在阅读中有所提高。
3.重视阅读交流,引导个性化解读
在阅读整本书活动中,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应重视阅读交流,给予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在生生积极探讨、分享中,学生深化了整本书的理解与认识。具体来说,教师在读书交流会上,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喜爱这本书,有哪些心得,赞成其中的什么道理等,使学生发掘书籍的内涵,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例如:以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为例,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原著小说《三国演义》,引导他们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和探讨。读书会上,全班同学都会从书籍中选取一位喜爱的人物进行点评。如蜀国军师诸葛亮,不少学生为其才能所折服,他不但足智多媒,还对国家忠心不二,但在与司马懿的对弈中,因大意失荆州;还有学生认为以仁义闻名的皇叔刘备,却给人一种无能的感觉;而对于曹操这个人物,学生的争议较大,但也有共识,认为曹操虽是乱世之奸雄,但也不失为一代枭雄。学生对人物进行深度解读,对人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阅读交流会上,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营造轻松阅读的氛围。
4.品味语言内涵,理解深层哲理
学生品味语言内涵,理解深层哲理是建立在其悦读兴趣之上,运用圈式积累、注解理解、连结生活中的知识、寻找相关材料等方法,再配合多种形式的阅读进行理解的一种课型。把故事以不同的形式朗读,把它转换成复述,分章节的阅读,或几个小主题的讨论,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促使学生的阅读加深。
例如:优秀的书籍不仅能愉悦身心,获得好的阅读体验,还能使我们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哈佛家训》就是一本可圈可点的优秀读物。该书由富有哲理的小故事组成,情节设定也引人入胜,这也成为学生快速阅读的切入口。这类书籍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教师适时地引导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悟书中蕴含的哲理,同时,选择学生喜爱的故事情节作为交流和分享的内容,在互相启发、探讨中,使其思维得到碰撞,思想情感获得升华。这样,在教师恰当的指导下,有利于学生把握整本书的思想主旨,由浅层阅读逐步过渡到深度阅读,同时,在阅读兴趣的驱使下,从短篇阅读迁移发展到整本书的阅读,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教师对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时,应立足于学生的阅读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点燃他们的阅读热情,传授阅读正确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促进教学的有效执行。在理论层面上,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进行探究,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积极功能。
参考文献:
[1]高月玲.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7)
[2]赵新红.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1,第18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