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沈裕民
[导读] 在新课改理念持续落实的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迎来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变革的关键时期,

        沈裕民
        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持续落实的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迎来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变革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其学生学习方法产生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方法能否作用于课堂教学是评判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而生活化教学法以其显著的教学双用的优势在众多教法中脱颖而出,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则成为每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法,学习兴趣,数学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都源于生活实践,并用于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触摸数学知识的本质,探寻数学学习的意义,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打破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等方面入手,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生活的前提下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并合理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在生活中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品质,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视而不见,再加上教师缺乏有效引导,使得学生对生活与数学这二者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基于此,笔者将从“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探究过程、丰富作业设计”三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激发学习兴趣
        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课堂,衡量标准在于它是否做到“捷足先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化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的生活化导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进一步开展数学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会以生活化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并精心设计导入环节。首先,我会以问题进行引入,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从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来产生对“长方形的周长”的初步思考。之后,我会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如:有个老人要在自己的菜园子里种菜,老人想在菜地周围为上栅栏,你知道怎么围吗?需要多长的栅栏呢?边讲述边画出图形,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对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进而,我会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用自己的方法在课堂上求长方形的周长,相互交流方法,看谁的方法最为简单高效?让学生在对比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重点知识,巩固学生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优化探究过程
        学生的探究过程好坏是决定一节课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在课堂探究环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而且也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做到“授人以渔”,为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埋下伏笔。可见,课堂探究环节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生活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让数学课堂更具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会以生活化教学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以玩儿华容道的游戏和欣赏陀螺旋转的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对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有初步的认知,之后,我再为学生讲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小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分组交流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最后,我会找出生活中例子,让学生认真观察平移和旋转现象,分析它们的各自的特点,以巩固自己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
        三、丰富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检验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重要凭借。但长期以来,学生对作业并不友好,学生难以理解作业的价值,并将其视为“敌人”。究其原因,是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没有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作业设计角度不够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生活化教学法为指导,将其合理运用到作业设计中,增强学生作业积极性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提高自身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会从作业设计的角度入手,并以生活化教学法为指导。一方面,我会创新作业设计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主动性。另一方面,我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入手,主动为自己布置作业,并通过生生互动来增强作业的适用性,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布置生活化作业,不限制形式和内容,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我会对学生加以指导和点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此一来,既能够让学生改变对作业的固有看法,提高其做作业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在作业中锻炼自身能力,在探究中培养自身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其建立一定的数学思维。但课堂教学充满着不确定性,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教学法可以一劳永逸的适用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保证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更好的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敬华.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1(29):63-64.
        [2]秦永凯.漫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J].家长,2021(10):61-62.
        [3]田瑾.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