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活动实效——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养成良好活动习惯策略谈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下)   作者: 肖芸
[导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习惯包括思考习惯、合作习惯、资料整合习惯、表达习惯、评价习惯、倾听习惯等等

        肖芸
        泉州市实验小学  
        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习惯包括思考习惯、合作习惯、资料整合习惯、表达习惯、评价习惯、倾听习惯等等。良好的活动习惯有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会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收获成功,获得发展。本文阐述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活动习惯的四个有效策略:在约定合成的规则中有序教学;在指引思考的关心下获得发展;在表扬激励的强化下持续发展;在适当的提示下自我监督。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习惯;提高实效;有效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因此,从学生的发展目标来看,它偏重的是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发展,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而不是学科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活动习惯不仅对培养能力有所帮助,还有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帮助综合实践活动有序地进行。当有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的行为习惯时,将会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事倍功半。
        因此,本文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活动习惯阐述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活动习惯的四个有效策略:
一、在约定合成的规则中有序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如自主观察、自主操作、自主交流、自主质疑、自主探究等等,它要求学生必须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较其他学科而言比较多,比如小组合作讨论、小组活动的实施、小组活动成果展示等等,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生在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习惯问题。
        任教第一年,我没有建立一套清晰的规则,学生的不良行为很快就暴露了: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合作讨论的声音可以很大,甚至能影响到其他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由于声音过大,讨论结束时要等很久才能做到全班都安静下来;当小组活动成果展示时,不是本小组展示的学生就在底下做着自己的事情,或者当场辩驳、质疑该小组的成果……
        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师能有效地控制好班级而无需疲于奔命,首要的一步就是和学生一起制定一套清晰的规则,并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持续进行。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也尝试着和学生制定出以下五点规则与常规: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养成小声讨论的好习惯;约定一个非语言的信号,如果该信号发出,所有的学生应立即停止说话;学会倾听;及时完成相关的活动任务。在和学生约定了以后,让学生将这五点记录在书本的第一页空白处,以便以后忘记时可以提醒大家。并且明确和学生达成约定,假使他们打破了规则,那么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享受不了相应的待遇,比如缩短课堂中讨论的时间等等。在制定了这一系列的约定后,如果学生没有按照规则办事,我们只需要提醒他们,或者再和他们复习一遍即可。
        不管制定的规则是什么,我们都要始终如一地把它坚持到底,必须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和熟悉,而不能每次使用时都改变方法。只要我们持续地实施我们的规则,毋庸置疑,你所想要的不会让你等太久的。
        二、在指引思考的关心下获得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有些学生常常误以为老师不关心,也不在乎他们,因此他们可能就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有很多的约束,比如在第一点中提到的五点课堂规则,他们就会渐渐的厌恶,觉得教师约束了他们的行为。而在这种时候,我们就可以换个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和学生讲解这个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他们就会明白你的用意,知道你是在关心他们、在乎他们的成长,他们就会向着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比如说,让学生养成小声讨论的行为习惯,我们的出发点有四点:一是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嗓子,特别是到了高年段有些学生到了变声期更为重要;二是保护自己的听力,长期处在噪音环境下的人听力会逐渐下降;三是不影响到自己班级的形象,我们是一个懂得文明讨论的好班级;四是不影响其他班级课堂的正常进行。当我在和学生讲解这些时,我看到了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而在紧接下来的讨论中他们也能做到小声讨论。在这样的讲解下,学生明白我们的要求都是以他们为出发点,是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带着这些道理和关心向我们所设想的方向发展下去。
三、在表扬激励的强化下持续发展
        在课堂上,我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持续不断地鼓励学生,而不是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厉声斥责。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该被注意的,而什么是该被忽略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倾听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中,假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大声地、毫无保留地表扬此时此刻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小组或个人。比如,当各小组在讨论时,有些小组可能会随着讨论时间的迁移会越来越兴奋,随之声音也会越来越大,但也有那么一些小组,他们在讨论时能够时刻留意自己讨论的声音,那我们可以当着全班的面,大声地说出:“XX小组(或学生)从讨论开始到现在,依旧能够保持小声讨论的好习惯,其他小组的同学可要加油啦!”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在黑板上这个小组的下方画上一面小红旗,或者定期颁发表扬信,其他小组的学生肯定也注意到了,同组的学生就会相互监督对方小声讨论的行为习惯。在这样持久的激励下,学生小声讨论的行为习惯就渐渐地养成了。同样,其他方面的行为习惯也是如此。
        善于捕捉学生的良好习惯,并适时表扬,只要我们的表扬恰如其分又发自内心,久而久之,我们就能看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了,那是多么值得让人欣喜!
四、在适当的提示下自我监督
        要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内一如既往地表现如初,的确有点困难。在一节课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出适当的提示。
        场景一:当一个小组的学生在讲台前展示这一段时间的活动成果时,其他同学或许会针对这一小组成果有少许的议论,我们可以把手指放在嘴上,然后说“嘘”,这个时候学生会明白你的用意,停止自己的议论,倾听该小组的交流。
        场景二:当各小组在讨论时,有些小组可能会随着讨论时间的迁移会越来越兴奋,随之声音也会越来越大。这种时候,我们除了给予小组需要的帮助外,我们还应在教室里多加走动,当小组声音加大的时候,我们可以走到他们附近,小声地提示他们,或者给予一个声音小点的手势。当学生听到或者看到你手势后,他们会有所回应的。
        提示学生的方法有很多,没有一个是绝对正确的方法,但是却有一些方法可以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乞求、恐吓或者警告都是最不奏效的方法。如果当天确实发生了不能忽略且反复提示无效的不当行为时,我们可以私下解决,切忌当众指责他的不当行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活动习惯至关重要,这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学习中是否能够井然有序,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活动习惯,并且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明,张俊峰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0.
[2]姜平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
[3]布鲁肖 威特尔著.于涵译.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8.
[4]Ronald L. Partin著.徐富明 杨阿丽 张爱宁译.教师课堂实用手册——新教师教学与管理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