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 邓勇燕
[导读] 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措施。

        邓勇燕
        桂东县第二中学(高中部)
        【摘要】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措施。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数学教师一直热衷探讨的话题.有效培养和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需要教师从教师个人能力水平、师生有效沟通以及学生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全方位的配合。
        【关键词】培养 高中数学 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初中教学经历和高中教学经历,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一、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先喜欢上老师
        第一,注重业务水平的展示—让学生对你产生信任。第一堂课更多的是体现老师的综合素质,这需要数学老师提前做好充足的专业知识准备。熟悉教材,对任教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选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把渊博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相关素材有机的结合起来,这里更多的还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其他核心素养。比如熟练的通过用几何画板展示函数的图像,从而直观的归纳函数的性质;又如集合,我们把班级看成集合,班上的的所有同学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同时能把初中知识有效的跟高中知识合理的衔接,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老师不是纸上谈兵。这样学生觉得高中数学也不是那么抽象难懂,尽可能的展现学科魅力,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敬佩信任感。
        第二,注重情感的交流—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第一堂课中教师在每一个环节中都需要注重情感的的传递。教师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饱满的热情、风趣的面部表情和灵动的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同身受的讲述课堂要求和学科要求,让学生不接受都觉得不好意思;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的把自己关爱学生、乐于帮助学生的思想表露出来,获得学生认可,尽可能的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第三、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是有用的。第一堂的课堂任务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教学,更多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直接感受就是学数学是有用的,这包括服务于生活实际和影响高考和学生前途命运。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学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这些都是通过身边的事例来讲,一边讲一边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跟这个数学老师学习是正确的选择。
        二、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打磨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前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欲望更强、又能有效的融入课堂并参与课堂中接下来的活动。比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教学直接讲理论学生会觉得没有什么实用性,如果一开始能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融入进去,那么学生会带着解决问题的兴趣去学习去思考;再比如,三角学与天文学、物理学都有着密切联系,如果能用联系生活的物理现象引出三角函数,那么学生更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比来就是理性思维,如果一上课能将数学文化引入进去,那么学生对数学很多知识原理的形成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其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能一直保持热情去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灵活的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和有效手段。老师更多的时候都是用讲授法,讲授过程中穿插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例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几何画板绘制函数的图像并动态的展示函数的变化,通过演示法使抽象的函数变得更直观,易于学生去理解、去归纳出函数的性质;在进行理论推导或者疑难问题时,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从而的到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肯定,这种课堂讨论法对培训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有效。
        再次,精选课堂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具有时效性,对于数学的学习尤为突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自己产生自我肯定。为了让学生能保持持久的热度,课后的有效复习练习就更重要,比如课后设计提高难度的巩固练习,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感受探索的乐趣。进行适当的测试在很多的时候也有助于学生在竞争的过程巩固学习兴趣。
        三、有效落实核心素养,通过能力提升培养学习兴趣
        在我们一般看来,学习兴趣的的提升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反过来,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兴趣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当思维上得到了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增强,由然而生的就是不自觉的兴趣。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跟小学生、初中生是有区别的。他们慢慢接近成人年,兴趣的体现更多的是自己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肯定,当能力得到培养和体现之后,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相当浓厚,甚至有些痴迷数学。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教学活动落实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
        高中的数学教学总体来说是比较单调理性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适当开展学科竞赛或者学习小组组织一些数学趣味活动。竞赛的题目一般都要求逻辑性比较强,书写过程比较复杂,能有效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使得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更加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数学要得高分,少不了计算准确这个要求,竞赛题中适当的采用些比较复杂的数据让学生计算无疑能让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受竞争带来的自我肯定和适当的课余活动带来的放松,合理的调剂学习与课余活动让数学学习效率更高,兴趣倍增。
        综合实践活动落实数据分析与数学建模的有效途径。
        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展现一般是在其他学科领域。要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更多的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展现的淋漓尽致。比如进行商场服装促销项目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得到函数模型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里面的数据通过分析是可以得到有益于指导实践活动的结论,也能总结出适合解决某些问题的模型方案,让学生更喜欢上学习数学学科,这种实践活动也是很多学生乐于参与的。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落实数学建模、直观想象与数学抽象的有效途径。
        高中学生可以参加由教育部门主办的机器人大赛、人工智能以及程序设计等信息素养提升的科技创新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基础在其他领域的具体实践体现,更直观。也让学生学会建立模型,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引导学生选择将来学习的专业方向,这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举两得。
        结语
        高中的数学学科课程内容复杂繁多,难度比初中的大大提高,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学生一开始培养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我接受、自我肯定、自我追求中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推向深入,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王百川;数学大世界2020(29)
        【2】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田瑞华;成才之路2020(26)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J〕.李永前;高考202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