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   作者:胡小利
[导读] 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胡小利
        安徽省亳州市亳州学院实验小学
        [摘要]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智慧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更广泛。如何运用智慧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智慧课堂的运用更为重要。
        [关键词]智慧课堂;有效;三年级;数学学习
        智慧教育的产生造就智慧型人才,智慧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智慧学习,而智慧学习依靠于新时代下的智慧课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个性化、智慧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能有效促进学生智慧能力的培养。而对正处于小学三年级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像这样智慧的新型课堂。
        一、智慧课堂下有趣的引入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效实施导入教学,能让学生的动机得以调动。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衔接新旧知识、开启新知的重要地位,教学实践证明:新颖、精致的课堂导入,能有效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后面教学环节的有序开展。
        比如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新课导入环节,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形状、大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所以“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所以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可以动画播放生活中学生经常去的公园全图,一名学生围绕公园外边走了整整一圈,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走的路线,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学生走了多远?然后提问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按照公园图片用手模仿他的路线比划比划,间接让学生深刻感知公园的一周在哪里?有多长?自此学生对边线有了一定的认识,继续播放蚂蚁爬过树叶一周、蜗牛爬过数学课本一周等动态视频,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边线、起点、终点等数学名词,接着了解图形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图形的周长。这样通过师生或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的大脑思维慢慢向“图形的周长”这个概念靠拢,更有序且更有兴趣往下进行数学学习。
        二、应用多种智慧资源,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智慧课堂中,学生可自主选择个性化、智能化以及智慧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智慧课堂创建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资源、工具,使教学资源充分融学入习环境,记录学习过程。在智慧课堂中,教师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推送教学内容评价教学双方。智慧课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富媒体资源,包括微视频、电子文档、图片、语音、网页等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智能化地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满足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固强补弱,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仔细观察并总结轴对称图形的自身特征,比如PPT课件动态演示、视频播放等,增强学生的专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观看轴对称图形的视频时,教师让学生仔细看一看,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接着重复播放这几个图形,把它们组合在一张幻灯片中,学生慢慢发现,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两边一样,就是说它们经过对折之后,两边都能完成重合。从而学生深刻明确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师接着明确指出,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那么用什么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学生认真思考找到了“对折”的方法。

这个时候,为让学生熟练掌握“对折”法找到对称轴,教师另外准备课件里出现的轴对称图形,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找对称轴”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对对称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接着教师继续拿出正方形卡纸、长方形卡纸、等边三角形卡纸、圆形卡纸、平行四边形卡纸等这些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图形卡纸,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比赛折一折,分别记录它们的对称轴数量;如果不是轴对称图形,请说明理由。这样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也是智慧课堂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数学学习的智慧数据,有效进行决策
        智慧课堂始终以学校构建的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基于动态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分析,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及效果进行数据化呈现,使得教学过程从过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转向依赖于教学中的客观数据,依靠数据精准地掌握学情,方便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及调整教学。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这一课时,每位学生都配备平板学习工具,课堂上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平板屏幕里显示出每组乘法算式,借助这样的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并学会利用总结整理好的规律,完成教师即时发布的课堂练习。教师规定了练习时间,课堂上学习氛围紧张又肃静,一个个学生专注又认真地填写答案,生怕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又出错。时间结束,同学们的习题答案提交好了,教师在平板上查看提交记录,系统已经整理出每位同学的成绩,投影到教室白板上,所有学生可以看到哪一题错了?哪一题对了?全班同学的错误率高的题目也已经显示出来,多种数据的显示让教师即时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接下来教师就能依靠这些数据安排课堂学习进度,进行有助于学生的教学决策,实现学生的智慧发展。
        四、师生互动交流,创造高效的智慧课堂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以各种方式接受新的知识时,自己本身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同种事物相比一二年级而言具有更广度、深度的认知和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学生发现的内容,帮助引导学生往更深层次的学习方向前进,使学生智慧获得课本内的重点知识或难点知识,而且对数学学习有更大的自信感。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一)》的教学过程中,淘气、笑笑和妙想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放置的纸箱,教师课件提问: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把准备好的同样纸箱放置在课桌上,下一步怎么办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再找3位同学分别当作淘气、笑笑和妙想,站在他们的位置看一看,就能知道谁看到的是哪幅图了……”,结果每个同学都选对了图片。教师接着说:“站在不同位置观察这个纸箱,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我们怎么得到答案呢?”这时又有学生大声地告诉大家,“找同学站在不同的位置仔细观察观察就知道了……”,全班同学一致认为“每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随时互动交流,整个智慧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每位学生学习参与度极高,都获得了一定的数学知识。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智慧教育旨在培养面向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良好价值取向、较高思维品质和高阶思维能力的智慧型人才。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结合三年级小学生年龄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地运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教师能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才能学得“智慧”,并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屹,陈蓓蕾,沈爱华.智慧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案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唐烨伟,庞敬文,钟邵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
[3]王扬胜.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