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市小董中学 ,广西钦州535022
摘要:在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家和社会日益重视创造、创新的重要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广泛关注。初中数学是抽象性较强的逻辑学科,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发散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育;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和创新,在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变化中,敢于打破传统,是符合新时代背景的思维和意识。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逻辑性,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逐渐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中生拥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提升对数学课程知识内容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另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策略,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多的应用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培养了学生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1]。
(二)有利于高效的完成新课改目标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纷繁复杂,学生对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感到头疼,导致在数学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对数学课堂产生抵触甚至厌恶的情绪。而高效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使得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数学问题,跟随教师的脚步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使得数学课堂能够有效进行,不仅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高效的完成新课改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从敢于质疑开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求知欲,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质疑,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质疑,使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讲授有效的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自信心,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
教师应结合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向学生提问针对性的问题:小明通过帮妈妈洗盘子赚取零花钱,家里盘子的总数是11个,小明成功洗刷一个盘子3块钱,若在洗刷的过程中不小心打碎了,则扣一块钱,洗碗这11个盘子之后,妈妈给了小明25元钱,请计算,小明一共打碎了几个盘子?该数学案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眼光设计数学问题,并紧密贴合数学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质疑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该教学案例比较简单,通过解答这道数学应用题,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是偏理科的学科,学生应在学习数学公式和内涵的基础上,开展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讲授数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传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式”的发散性思维,科学的总结归纳数学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生在形成数学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对包含的逻辑思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以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保障创造性思维的实际运用。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数学逻辑思维中的“转化思想”,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数学思维,采取“添线或者截取”的方法,提高解题效率,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除“几何图形”相关知识,学习分母分式时,将不同分母分式转化成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将分式的除法转化成分式的乘法,简化分母分式的复杂形式,从而提高数学解题的正确率和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除教师的有效指导外,学生还应自主预习,积极解决自身的知识盲点,对数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巩固,以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终应落实到创造能力上,将思维落实到实践中,以便科学的评价创造性思维的水平。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实现想象的欲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应意识到,创造能力比理论知识更重要,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创造能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但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课本知识不断进化、发展的源泉。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高效的开展数学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维和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
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相关知识时,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之后,应在生活中寻找四边形,确定哪些物品是四边形,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若将四边形的物品变成三角形,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上数学问题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实践性,在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观察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结语:
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指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高素质、高创造性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教育研究, 2020, 3(2):87.
[2]李永刚. 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1):41.
[3]陈玉华.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 000(02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