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期   作者:史丽娜
[导读] 新课程是现代社会发展下对教育行业提出的新的要求

        史丽娜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平顶山市第一中学,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
        摘要:新课程是现代社会发展下对教育行业提出的新的要求,其主要是改变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任务是最为繁重也最为艰难的,学生背负着高考的压力,教师有沉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也急需要改进方法,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本文聚焦于高中语文教学,采用“问题教学法”,探究其中的实践方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环境;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

        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而高中语文不像小学初中语文,要求学生有更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的课文更加深奥,再加上一些文言文、比较艰涩的古诗词等等,需要学生更加用心才能学好。因此,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老师也应该倾注更多的努力。“问题教学法”是一个比较好的,能够改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方法。将其运用到高中语文的教学上,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
        “问题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时间的检验证明了其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它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法,以一种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过程是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2]。这是比较笼统的三个步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设问、反问、创设情景教学等等,都是问题提出的载体。其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被提问的对象,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对课程的探索欲,实现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因此,“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努力解决问题,从而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方法
        (一)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导入中,利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一个良好的起点。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新媒体,让学生观看视频产生学习兴趣,之后根据视频内容启发学生进入课程,让学生带着画面感去阅读课文,从而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这篇文言文时,可以在网上找相关的资源让学生从视频中了解故事的始末。当学生观看完后,老师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从影视作品中看,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燕太子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秦王的暴政又是怎样一个表现形式。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影视的改编是否有偏离历史,当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与影视中的塑造的形象又有何不同。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文言文的故事脉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对于人物形象的探索也会更加深入,会好奇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别,从而对文章加深印象。
        (二)详细解读,在细节中提出问题
        在进行完课程的导入学习之后,是对文章的一个详细解读的阶段,让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这个阶段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自主探究,展现成果,最终掌握知识。比如依然是《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在这个阶段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探究荆轲太子丹会谈、荆轲樊於期会面、易水诀别、秦王宫行刺几个故事发展情节,逐字逐句分析人物的神态、对话、动作等特点,从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文章的主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文言文中的生字词、长难句和通假字等等提问,也可以就故事的脉络从反方向思考,对于行刺秦王是否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假如最后秦王不仅仅是“负剑”,而是成功被荆轲刺杀,历史又该会怎么发展。这些话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想象能力,让他们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境遇,增加自身的共情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分析,整篇文章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印象会很深刻。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即兴发挥,对于故事结局是有其他走向,可以写一篇小短文展现出来,这也是很好的锻炼语文能力的方式。
        (三)综合思考,深入分析解决问题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3]。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阅读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分析文章中心主旨、分析某句话某段落的含义、文章给人的启发等等,这些都是阅读题常常会涉及到的。要答好阅读题,必须学会总览全文、综合分析,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文章《包身工》的学习中,文章讲述的是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场景,而背后蕴含的意义却很深远。要完全理解这篇文章,首先要联系时代背景,这是一个比较黑暗的时期,地主的剥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资本的扩张等等,所有的压迫放在普通的老百姓身上,都是一座沉甸甸的大山。从这个角度出发,再仔细阅读文章中芦柴棒等人物的境遇,就能明白包身工这个制度本身的罪恶,其泯灭人性的本质,在深刻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对这些弱者深深的同情和对黑暗势力愤怒的控诉。这些主旨的提出都需要学生能够去深入地分析文章的背景、人物的境遇,从每一个细节中发现作者蕴含的情感,从而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能够得到正确方向的启示。因此,学生需要综合思考,从本质出发解决问题,对文章的所有情节、人物等等都要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分析出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
        (四)练习巩固,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发现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一步是巩固提升,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个步骤中,利用习题进行巩固和拓展是比较有效的[4]。当然,习题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需要难度适中、任务量合适,不然就变成了题海战术,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成为负担。因此,语文老师需要选定一些教辅资料,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选择同类型的一篇或者两篇文章让学生练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才能更好地巩固学生的知识,从而增加自身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环境下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问题教学法”引入到高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导入课程中发现问题、仔细解读中提出问题、综合分析中解决问题,最后巩固提升,强化能力。这些步骤的展开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思考和阅读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语文体系,培养出认真严谨的探究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宁. 高中文言文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梅彩华.高中语文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与研究[J].名师在线,2020(03):59-60.
[3]梅彩华.高中语文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与研究[J].名师在线,2020(03):59-60.
[4]张齐.刍议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20(61):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