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为载体 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 郭少娟
[导读]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与情境的设置

        郭少娟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沙小学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与情境的设置,开展阅读实践,关注学生的各种体验,巧妙发掘教材蕴涵的心理教育因素,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为学生创设体验与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会选择、会思考、会运用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阅读  问题与情境设置  自主思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引导学生尽量真实的语境中,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营造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的各种体验,巧妙发掘教材蕴涵的心理教育因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与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培养学生会选择、会思考、会运用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阶段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文本中普遍存在词汇量较大,涉及生活领域中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对文本理解及相关跨文化知识的理解薄弱;老师重视阅读方法、遁形、感知力理解的讲解与训练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迁移、阅读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找出文本关键之处,不能突破难点,透析文本内涵,缺乏师生、生生互动的积极思考动力,进一步探索的动力,极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以阅读为载体,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1.设置梯度问题,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的理解,阅读过程设置的问题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想象和思考,层层递进,体现梯度性,使学生在找到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情境,读懂文章大意,务求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准确,流畅;在质疑中对词语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而是通过读懂文章,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了解文本背景,学习跨文化知识,对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建立学习自信。
        2.适当留白,激活创造性思维
著名的教育学家魏书生曾说过:“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捣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兴趣,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探究知识,并且让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探索知识的奥秘,真正享受学习。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避免过早把阅读的思路和答案向学生全盘托出。对于文章的难点、重点问题,可组织学生先行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纠正和点评,同时,教师无须将所有的疑点一一解决,而应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质疑的空间,打开思路,引导他们借助已有语言资源,进行创造性运用语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使表达的语言更丰富、生动,更具个性色彩,输出更自然、流畅。


三、巧用阅读策略,助力探究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可见,有效的阅读策略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1.情境设置,带疑阅读,突破文本重、难点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是: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 post reading。首先要巧妙设置情境,让学生了解文本背景,带着问题去阅读,激发学生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动机。阅读活动的过程,理解是关键,掌握阅读方法尤其重要。接着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找出文本的时间(when),人物(who),地点(where),故事讲了什么(what),事件(how, why),让学生清晰了解文章大意,在阅读中正确提取关键信息,通过判断表格,问题回复等方式深入了解文章。
        2.提供开放性讨论话题,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进行系统的阅读后训练与检测,提升学生探究能力。通过大量的课后延伸阅读与练笔、口头表达交际的发展,增加学生阅读面,积累语言知识,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开阔知识视野和思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鉴赏、评论与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广博的阅读中学会创新性思维,同时感受真、善、美的感染与熏陶,通过进行迁移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难度,培养阅读思维,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内容和形式时,进行各种思维方法的练习,教师抓住每篇文章的特点与特色,指导学生进行练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择有效的方法、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 :Make a survey ;  Make a poster;  Draw a family tree;  Write a shopping list; Write a men; Write a new story 来培养学生语言,习得语言,激发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与创造力。
3.合作探究,快乐共享,积极提升
英语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听、说、读、写的多向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可以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形成探究的氛围,通过问题的整体提出,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的探索氛围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兴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成功的快乐,通过知识的获取促进主动参与的意识,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合作学习中获得不同的见解,尽管会出现据理力争的情况,通过组内交流,学生的兴致更加高涨,教师的适时点拔激励,启发思维,让学生开阔思路,疏导质疑,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突破难点,积极探究,提供展示的表演舞台,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了解文本背景,采取情境设置,突破文本重、难点,领悟文章思想内涵。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探究,学生根据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与自身的生活经验,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高敏,吴佩怡.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分享阅读【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6(03)
【3】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小娟,小组合作评价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