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贵
四川省达州市天立学校 635000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充分培养学生音乐兴 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音乐欣赏的能力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 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小学阶段的音乐教材就是依据这一标准制定的,教材主要由歌曲演唱和音乐欣赏两大部分组成。作为小学的学生在歌曲演唱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歌曲的情感表达与表现不难把握。但是,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进行欣赏,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带上耳朵听就可以了。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师生积极性,发挥音乐教育的特长,经过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我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遵循科学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欣赏音乐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
情感共鸣 理解认识。即从感知体验进入联想、理解的认识过程。
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使学 生逐渐从直觉“倾听”,理智“倾听”发展,最后进入艺术审美欣 赏的境界,如我上小学五年级的现代京剧《打虎上山》,这是一堂欣赏综合课,学生对于戏曲一般是比较排斥的,那么在引导欣赏上面就要更下功夫去思考,如何让学从排斥到愿意聆听再到主动聆听甚至参与体验演唱和表演。就这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由老师亲自演唱让学生产生初步印象,由于老师亲自表演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老师亲自演唱学生也比较新奇,减少学生对于戏曲的排斥感,然后让学生谈谈初次观看老师表演的感受,再告诉他们老师演唱的这个乐段是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接着介绍故事背景做好铺垫, 老师再层层渗透的感情铺垫后,最后让学生上升到理性的聆听,他们会非常愿意主动的了解京剧这门艺术,也愿意静下心来聆听来自 两百多年前的这样优美高雅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激发学生兴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简单、枯燥——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老套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味老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参与,并将这个过程贯穿到整个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去,充分体现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打虎上山》教学设计中,我购买了一些与戏曲相关的道具,如: 服装、马鞭、乐器等。学生都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并使用到这些平时距离他们比较远的戏曲元素,学生的主动参与度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学习的兴趣非常浓郁,我的课堂教学也就事半功倍。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作为音乐欣赏课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它能形象地、直观地将音乐作品展现到学生面前。以《打虎上山》教学为例,故事背景结合图片生动的讲述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情节,再配以名家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边听边看边加以联想。利用视觉的冲击来启发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音乐通过音响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文学通过文字的组合达到目的,音乐的乐谱和文学的文字表达都可以化为特定的声音来表达。音乐音响具有四种特性: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色。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要素应有机的渗透在音乐教学中。学习何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能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发展。以《打虎上山》为例,较慢的速度与较快的速度的音乐进行对比聆听,学生说:“快的音乐表现的是杨子荣骑马在林海中艰难行走却勇赴匪窝的决心。另一段较慢的音乐则表现的是杨子荣在与座山雕斗智斗勇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信任的情景。”通过学生对乐曲快与慢、轻与重的变化体会出音乐的快与慢、强与弱的音乐要素的变化。
四、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从而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养成健康的、正确的审美情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打虎上山》教学中,我会请歌唱能力强的同学做单独示范演唱,善于表演的同学也请他单独给同学们做示范表演,较多设问对于文学功底强的同学请他们来给大家解读歌词,节奏感强的同学请他来打击板鼓,各方配合、课堂灵活多变。
五、上升情感道德高度
每一首作品都有它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高度,以《打虎上山》为例,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对这种文化的保护,实际就是对一个民族精神之根的呼唤、认同与养护,也是一个民族沿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为了更好的教学,我利用假期专门到四川省川剧院采风学习,并通过视频让学生和我一起近距离的感受京剧,看到戏曲爱好者为传承做的贡献,课堂上让学生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表演、欣赏等实践活动,最后能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民族自豪感,并对老祖宗的优秀文化遗产有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总之,教师应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优势与特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为目标,不但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调节情绪、开拓视野、得到美的享受,而且从教材中逐步渗透理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道德品质高尚、有知识、有能力,对社会有用的人。
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