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期   作者:朱海玲
[导读] 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德育三个方面,

        朱海玲
        滨海县五汛实验小学224532
        摘要: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德育三个方面,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显然满足不了当代教学需求,也由此衍生出“导学实践”教学模式来提升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主人。导学单的宗旨是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习者养成独立查阅资料、收集、整理相关的知识与材料,同时在课堂实践中表达中自身观念,帮助学习者树立学习信息,提升创造力。
        关键词:导学实践;阅读与写作;读写结合;策略
        1 概念界定
        狭义的“读写结合”指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者在教师引导之下完成基础阅读后。利用阅读和写作的同步发展和相互迁移,对不同阅读内容的取材、文章立意、篇章结构、表达形式的学习和理解,为自身写作积累一定素材和经验。广义的“读写写作”可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课内外的方方面面。本文研究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主要基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和写作课,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时间案例梳理读写教学思路,归纳相应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小学生课文内容及学习者身心特点适时选择运用。
        2 导学单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导学单模式是引导学习者展开一组文本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自主探究的体验模式,分为导学准备、导学研讨、妙笔生花、典型讲评等四个方面。导学准备主要是运用“前置学习单”培养学习者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导学研讨主要利用“课堂研讨学习单”培养思维发展和品格塑造;妙笔生花围绕主题进行书写能力培养,学会欣赏美,创造语言美;典型讲评是通过优秀文章提出相应的意见,鉴赏语言美。在具体实施方面,导学准备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来制定导学单,分为前置学习单和课堂研讨学习单;导学研讨是构建在准备充分阅读和预习基础上,将研讨学习单发放给学习者,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内容,培养学习者求异思维和发散聚合思维;妙笔生花中引导学生围绕文本主题,结合文本采用的写作方法,抒发自身的情感体验;典型讲评则通过教师选出优秀习作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习作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以下是基于阅读与写作结合为目标的“导学实践”实施案例。
        2.1 教学准备与前置学习单
        教学准备:
主题    童年趣事
选文    《宿新市徐公店》《田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以及流利读准诗句,尝试背诵。(语言建构)
2.通过朗读,对诗歌进行对比,从中发现联系与区别。(思维发展)
3.从诗歌中体验古时儿童生活,尝试书写自身的童年趣事。(审美体验)
4.通过阅读和朗诵,感受古诗的特点与思想情感。(品格塑造)
教学方法    阅读与朗诵、自主学习、对比阅读、交流探讨、读写结合
课时安排    准备1课时    研讨1课时    写作2课时    讲评2课时
        前置学习单:
学习内容    《宿新市徐公店》《田时田园杂兴》
学习要点    1.字音阅读准确,语句阅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进行拼音标注;
2.阅读熟练,梳理阅读内容描写内容,进行简单批注;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信息,对相关内容古诗进行梳理;
4.尝试背诵。


学习评价    1.阅读古诗给同学听,邀请同学进行打分;
2.和组内同学互换学习单,学习批注,并进行相应打分;
3.和同桌背诵古诗,并进行相应打分;
4.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书写或打印)。
评分标准    5分(非常好)    3分(比较好)    2分(一般)
        2.2 研讨学习单
        研讨学习单:
学习内容    《宿新市徐公店》《田时田园杂兴》
学习要点    1.述说童年
同学们你们课余活动都有哪些?
请同学们想一想诗中古人的童年。(引入学习)
2.回顾方法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组内复习古诗方法,阅读、了解、悟意、体会。
在学习内容中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运用学习方法,然后在组内交流。(运用方法)
3.比较阅读
通过阅读和朗诵,比较诗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小组交流。
对讨论结果进行梳理和记录。
展示讨论结果。(提升思维)
4.总结提炼
古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体会到了什么?
简短的古诗将童年生活刻画的如此生动,尝试对自己童年趣事进行构思,下一节课我们来写一写自己的童年。
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对自己的童年趣事进行思考,通过童年趣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书写
        3 导学单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3.1 依据单元内容展开读写结合
        教师在进行备课过程中要依据备课单元主题及写作要求去分析课文内容之间“读”与“写”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之前对该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安排,以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首先,要引导学习者认真朗读所学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应进行情境引导,描绘作者生动的描写环境,让学习者感受到写景文章的写作手法;其次,对朗读对象的精彩内容应划分重点,让学习者进行熟读,丰富语言素材积累;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主题阅读方法,对近似主题的课文进行引入,让学习者相互交流探讨写作方法的相同和不同,进一步感受书写的乐趣;最后,引导学习者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致斟酌,进而学会观察自然和生活,展开丰富联想。教师在备课设计中,将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关联,结合教材整合“读”与“写”的教学内容,围绕书写要求抓住学习文章特点和表达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注重过程指导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阅读的基本功不行,对写作能力提升影响较大,写作的基础是阅读,教师教的好,学生就学的好,自然而然也就写的好了。”在课堂实践中,首先应让学生读懂阅读内容,然后基于此领悟写法,进行练笔,最终达到由阅读到写作的迁移。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找到合适的“读”与“写”的结合点,引导学习者真正理解索要迁移的阅读内容后在进行练笔,习作的具体内容要明确和详细,让学习者一看便懂。在习作教学中,要结合单元内容给予学习者具体的指导,不能脱离阅读内容去讲述写作要领,不能以范例分析代替作文指导,要让学习者讲单元阅读内容联系起来,有效进行读写结合。
        参考文献
        [1]莫崇芬;杨屹立.读写有机结合:彰显小学童话教育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3):4.2.
        [2]李松.论构建主义对民族院校预科数学教学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2,(4):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