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轩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小学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受课程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及时将课堂提问的反馈和感受传递给教师。大量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帮助和引导,扼杀了这些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感。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程信息资源,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信息技术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培养了初中生阅读各种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教育技术逐渐被引入到中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丰富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和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了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现代教学技术是指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它具有文、声、象一体化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它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然而,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掌握应用的尺度。
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初中生参与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应让初中生从课前准备和课堂学习中充分参与信息技术教学。全程参与多媒体课堂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主要采用口语教学和粉笔书写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新媒体教学工具的出现,减少了教师的写作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新媒体教学工具兼具声音和图像的特点,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屏幕感受到文本所描绘的风景。这些视频还配有音乐和解说,让人身临其境。这种教学方法比教师简单的讲解更加丰富有趣。例如,在杜甫《望岳》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查阅古诗中所描绘场景的相关信息通过各种有用的渠道,或者看书,或者上网搜索。课前充分了解后,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与古诗词所描述的内容融为一体,领略作者的造景方法和技巧,并从不同角度,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顺利突破古诗词学习和理解的难点。再比如,在曹操《观沧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收集整理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诗人的生活经历,补充背景信息资源,使学生在深入学习中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开拓学生交流的空间,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课程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及时将课堂提问的反馈和感受传递给教师。大量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帮助和引导,扼杀了这些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感。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课程信息资源,不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信息技术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培养了初中生阅读各种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例如,在咏雪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课文制作阅读视频,并注意在视频中加入重点文化知识、创作背景等相关材料。
在视频的最后,我们可以结合文言文提出阅读问题,设置悬念,为学生安排小组预习提供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既能获得丰富的成果,又有自己的疑惑,而这些都可以带到课堂上加以解决,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得到极大的发展。这样想想你在课堂上没有透露的东西。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得到加强,疑点得到解决。通过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思想。
三、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全体学生与老师一起评价作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是重点。在传统的教学中,作文批改是由教师在课后进行的,不能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缺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示优秀的作文,面对面修改有缺陷的作文,使学生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我们还可以通过集体修改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是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在学生的作文被老师修改之前,很多学生总是不屑老师修改文章和发表评论,甚至有些学生看不懂,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号召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日出,老老师可以在PPT上放一些不同季节的日出图片,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写作,并发布在班级的BBS上,供全班分析。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与教学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共鸣。电化教育技术能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图文、声音、情感向学生展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使学生有情感体验,有意识地用场景触动情感,获得对人、物的体验和感知。如在评讲“师恩难忘”作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对师恩的难忘之情,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深刻的思想感情,体验其难忘的深刻内涵,唤起学生对“师恩”的思考。利用这种方式改变以往的作文批改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文章团队的批改中来。不知不觉中,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善于激发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量,多读好书,特别是名著、优秀作文、诗歌、散文等,鼓励学生选择网络阅读材料。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初中生提供了广泛的阅读内容和丰富的阅读材料,拓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语文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阅读问题。新课程改革促进了农村初级素质教育的发展,其内容也日趋完善。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效资源,与学生消极的学习状态作斗争,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相关经验,课后及时复习。教师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解决学生的问题。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享受到真正的便利,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得到了明显的增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科技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教师理清和优化教学思路,开拓广阔的资源空间,增强师生互动,有效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事半功倍。初中语文教师应认清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妥善处理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最佳的技术整合方案,确保语文学科与技术的深度整合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博武.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运用中的现状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6).
[2]张亚珍.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7):144-145.
[3]王妍.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运用中的现状分析[J].新课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