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周佳
[导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周佳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是高效参与语文学习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现状展开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并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为朗读教学效果提升贡献微不足道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教学效果
引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课文即可,缺少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深化对朗读教学积极作用的认知,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进而在提升朗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
一、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缺乏对朗读教学的重视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方式,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能够了解文章的主旨段落,实现与文章作者的情感互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更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许多教师都是让学生在早读课的时候去大声朗读文章,或者是在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大声朗读文章,以帮助学生了解全文。这种单一的朗读方式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不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二)缺乏明确的朗读教学目标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缺乏目标,他们主要是对文章进行大声的朗读,然后通过不断的重复朗读来实现对文章的背诵。也正是因为教师没有制定朗读目标,所以使得学生只能够漫无目的的去朗读,从而增添了朗读的枯燥性。事实上,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想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培养,重视对学生朗读目标的确定,方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朗读兴趣培养的重视
        学生朗读能力的高低与他们的朗读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对朗读充满着热爱,那么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之中。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两点着手: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改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与观点,尽可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参与到朗读活动之中。
         第二,创设朗读情境,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当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情境之中,他们的情感就会更加的丰富,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去朗读文章,势必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以《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与奋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让学生富有感情的对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的个人情感可以有效的融入到朗读过程中,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再或是开展古诗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古诗主题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韵律变化中进行朗读,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迅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朗读情境中。
(二)明确朗读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认识到朗读教学活动需要以科学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朗读。朗读教学需要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针对性的进行学生朗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朗读目标,从而促进朗读效率的提升。以《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为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感恩的心态,因此在进行课文朗读时,教师要让学生以饱满的情感态度进行课文朗读;而《狐假虎威》的教学则是充满了童真童趣的寓言故事,教师则是要让学生运用活泼的语调进行课文朗读,让学生在感受趣味故事的同时深化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从而明白狐假虎威的真正含义。课文的主旨和题材不同都决定了朗读方式的差别,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制定科学的朗读目标。
         此外,学生存在个体性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在朗读教学中有所收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水平差异因素进行教学目标的完善。例如语文基础相对较低的学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吐字练习;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是在既有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丰富教学。通过这样的层次化教学,使整体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丰富朗读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这种教学方式会严重的制约学生的朗读兴趣。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丰富朗读教学形式,切实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具体做法可以是开展朗读竞赛,让学生敢于上台表现自我,通过清晰的吐字与饱满的情感对课文进行朗读,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根据票数选出最佳的朗读者,给予当众鼓励和表扬,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朗读竞赛活动中。再或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加以利用,选择与课文内容基调契合度较高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朗读,加深学生的朗读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实现朗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以《小马过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马、牛伯伯、小松鼠、马妈妈的角色,通过情景短剧的方式进行朗读表演,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也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课文朗读要点。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朗读活动中,以旁白的角色与学生进行互动,切实提升朗读教学的活跃性,同时在师生交流中提升朗读教学效果。
结语: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朗读能力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产生十分直观的影响,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朗读教学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朗读教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切实激发学生朗读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朗读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朗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建霞.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培养策略分析[J]. 信息周刊, 2020, 000(003):P.1-1.
[2]李洪霞.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初探[J]. 神州, 2020(3):174-174.
[3]周华. 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 课外语文, 2020, 000(007):P.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