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   作者:符德贵
[导读] 思辨能力通常是指学生思考以及辨析能力

        符德贵
        贵州省威宁县哲觉镇瓦竹小学  553115
        摘要:思辨能力通常是指学生思考以及辨析能力,这里提到的思考是指学生对于某一客观事物而展开的一系列分析、推断等思维认知;而辨析则是指学生对于外界客观事物性质、事理以及类型的辨别和分析。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实行语文教学。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传统方式仍然以阅读文章为主要方式,但是一味强调学生阅读文章却忽视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思辨能力相关概述
        小学语文思辨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以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主要目的而展开的语文教学,其主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使用全新的方式以及读写理念来不断提高自身对于知识的把握。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期间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思考与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认知和把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一项意义非常的工作,其能够让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升而言价值显著,同时也能有效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探究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学生被动听课与学习,很少有独立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这种教学无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刻理解和感知,而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就能改善传统教学弊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这对于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其他课程而言意义非常。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一)联系实际生活,应用生活经验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学生对于知识的分析判断许多都来自自己的生活经验。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生活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应用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和研究,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以《父爱之舟》为例。学生在学习本篇文章时,要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要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分享能够展现出父爱的、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的故事。有的学生分享在自己生病的时候,爸爸会火急火燎地将自己送到医院去;有的学生分享在天气变冷了之后,爸爸每次去接自己都会带一件外套;也有的学生分享爸爸每天晚上都会与自己聊天,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爱,和文章中作者父亲对作者的爱,来分析以小见大的写法。此时学生就会意识到,反而是这种平淡生活小事的描述更能够体现出父爱,更容易深化文章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也会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分析文章内容,对文章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学生的思辨思维也就得到了锻炼。
        (二)教师需要对培养思辨能力工作经验进行总结
        教师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借助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能仅停滞在问题与质疑的研究阶段,更是需要注重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思辨思维培养的经验积累。

教师在积累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从现阶段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语文教师对这一方面的意识较为欠缺,由此可见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为了实现思辨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除了积累教学经验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转变教学策略,需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抒发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日常知识等对问题进行思考与理解,在思辨思维的基础上得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结论。即便是学生所总结出的结论未必准确,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辨思维。而在日常教学中使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辨思维得到不断巩固,学生可以在这种学习方式下除了巩固思辨思维以外,还实现了思辨思维的发展。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的思辨思维得到巩固与发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三)加强家校合作,培养思维习惯
        家庭也是影响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时,还要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家长,使家长以科学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在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这一交际模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在家庭中与家长进行练习。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像为什么在一大会址里会有身穿军装的武警战士讲解员、什么是“托派”组织等。学生则需要随机应变,回答家长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在知识方面受到了考验,在应变能力方向也受到了考验。另外,为了调动游客的情绪,促进游客的深入理解,学生还需要深度挖掘景点知识,最终促进了思辨能力的培养。
        (四)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而通过问题情景的导入,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思考的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想象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话,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小学语文内容有许多是抽象化的内容,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很重要。问题情景教学可以有效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认知程度,提升学生的主观意识,为激发他们的语文思维活动提供了教好的突破口。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加深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得思维活动得到极大的挖掘。比如,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的形式,极大的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氛围,引发学生的认知共鸣和思维活动的碰撞。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活动,拉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知距离。从而使得语文问题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结束语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理念提出之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就主张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自然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识讲解,还需要立足于学生兴趣爱好来激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探究过程中逐渐发展自身思辨能力,从而有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效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东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32):138-139.
[2]查洁.关注思辨能力点亮语用课堂[A].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八)[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2.
[3]孙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64.
[4]梁俊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9(21):81.
[5]余小明.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学生思辨的活力[J].知识窗(教师版),2019(01):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