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山东济南 250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也蓬勃发展起来,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水利工程施工效率更高。文章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水利设施建设的技术管理,旨在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引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农业生产高产高效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的重要途径。随着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当前很多地方在农田节水灌溉、中小型水库维修加固、农村灌溉干渠以及支渠疏通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加快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与此同时,很多地方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上,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去解决。
1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重要性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农业生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够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通过提升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有效的重视
在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水利工程项目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同时建设质量存在问题,不能保证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不能形成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区域内的水利设施建设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不能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建设环境对相关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和部署,无法形成较好的建设效果,相关设施不能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起到有效的保障效果。
2.2水利保障机制不健全
有些地方农村水利工程还存在不能有效进行防洪抗旱功能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保障机制缺失。水利工程在建设上没有真正的重视抗旱能力,在蓄水截流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在这之中,对于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各个方面的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与此同时,各级管理者对于水利保障的积极性也需要提高。
2.3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现阶段,虽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及提高,但是部分经济水平有待提升的地区仍然存在财政吃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水利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十分重视,但由于农村水利项目建设数量比较大,很容易出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水利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的农村水利项目,由于在进行建设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严重浪费了资源。由于没有进行科学规划,同时也导致部分项目出现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2.4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乡镇水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重视,并对人员岗位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但是总体来说,基层水利技术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现有的水利技术人员没有及时更新知识,无法为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人员方面的支持,特别是现阶段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对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现存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会对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从根本上提高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已经非常有必要。
3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有效策略
3.1加强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重视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水利基础设施能够为农村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持。这就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加强学习提升,对相关指导思想和政策方针进行深入的学习和领悟,结合实际工作环境,实现相关政策的高效落实执行,保证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能够保证正确的方向。同时要对建设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和科学的部署,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符合当地农村实际需求。要提升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支持,充分协调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对建设管理过程提供支持,形成有效的合力,推动建设过程的高效推进。要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借助先进技术和充足的资金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建设服务思想得到科学的转变,使水利设施能够对农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2健全水利保障机制
农村水利工程首先就应该做好防洪抗灾工作,这就需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者进一步的提高工程性能,增强水利工程的蓄水截流能力。在这之中,要加强对山洪高发区的监控、预警等工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防灾保障机制,利用水利工程来减少农村受到灾害的威胁。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减少滥砍滥伐等现象的出现,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制度进行约束,加强区域环境监控,保证经济和生态的共赢发展。
3.3建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与其他工程产品不同,具有独特的公共产品属性,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短期难以回报。在今后一段时间,各级政府每年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的同时,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投资比例。在用好各级财政投资的基础上,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并保证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缓解投资不足矛盾。
3.4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管理部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对水利建设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支持。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推动技术人员能够结合建设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动的学习提升,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应用到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制定科学的激励政策,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职位晋升相结合,形成积极的工作氛围,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建设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农村水利建设层次参差不齐,而农村水利又对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各级部门应该提高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管理者应该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加大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建设一系列的保障机制,及时进行水利改革和调整,促进农村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宇.浅议新形势下山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9,17(1):96-97.
[2]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8):40-44.
[3]王明东.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8):125-126.
[4]吴雪明,张文方,彭星芸,等.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与管护问题调研报告[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1):160-163.
[5]赵金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分析[J].南方农业,2019(3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