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高效学习的有效引导方法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戴沙沙
[导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戴沙沙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平远中学,广东省梅州市514699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改变自身学习单一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学习方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尤其是高中作为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探究性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利用多样化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往往会以自身为课堂的主体,直接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向脱离,教学过程缺乏互动,被动接受的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提升,教学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1]。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并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竞赛中,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先列出一道题:一张纸厚度为一毫米,对折一次后厚度为两毫米,对折两次后厚度为四毫米,对折三次后厚度为八毫米,以此类推,对折七次后厚度为多少?十四次、三十二次后纸有多厚?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先记录下这些数字,再分析这些数字的变化规律,列出等比数列,计算出答案。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下,学生纷纷投入到合作探究中,能够有效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融入生活素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二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等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完善教学体系,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某小区有两种收费制度,第一种是每度电收取一元,第二种是当月一百度内,每度电费0.8元,超过一百度的电费,超过的部分每度电按1.2元计算,每个月控制在多少度内,能够保证第二种收费制度比第一种所需的少?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型思考,训练学生的不等式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挖掘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是构成文化素养的两个主要部分,而文化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2]。

例如,在《杨辉三角》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缺乏了解,知识储备不足,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名人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意识,利用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杨辉的数学成果,并将中国数学史与西方数学史相结合,向学生讲述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以及对数学发展的贡献,如杨辉三角,三角形的一种几何排列,通过将二项式系数图形化,将代数的性质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欧洲,这个图是由帕斯卡于1654年发现的,被叫做帕斯卡三角形,比贾宪晚了600年,比杨辉晚了近四百年,让学生对杨辉三角的历史发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积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其次,教师要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基于差异化原则,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布置学习任务,并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了解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例如,在《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章中,讲述《集合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看作集合的元素,通过军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并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究,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构建自主式教学课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式教学课堂,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构建自主式课堂,就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和学习。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自制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学习目标,提供学习方向,提高自主式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复数四则运算》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进行预习,初步了解新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中,设计问题,让学生探究共轭复数的概念,掌握复数的四则运算含义和技能,将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融入生活素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挖掘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构建自主式教学课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志辉.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 科普童话, 2019, 000(035):P.17-17.
[2]张芳珍.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反思[J]. 考试周刊, 2020, 000(009):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