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友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三控三管一协调的内涵,随后介绍了三控三管一协调在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包括成本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三控三管;一协调;项目管理
引言: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是以施工项目作为主要管理对象,坚持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将工作合同作为基础依据,结合工程项目内在规律,促进资源全面优化配置,针对各种生产要素实施合理组织、计划、指导和控制,从而得到最佳经济效益。
一、"三控三管一协调"内涵分析
(一)三控
三控三管一协调的含义如下,三控即在三种控制内容中主要包括施工质量、工程建设成本以及工程建设进度三种内容,而三管的主要对象包括工程双方签署合同、相关工程建设信息以及施工健康安全三种方面的管理,最后一协调是指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组织协调工作。
在实施三控中,对于工程建设成本,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直接与间接成本,而上述两项内容共同组成项目支出模块,直接成本是以项目实体建设为目标,属于成本控制中的核心内容。在项目建设中间接成本占据次要部分,但无法将其处于放任不管状态,需要对人员出差消费进行严格控制,保持一人身兼数值,缩减管理人员的工资金额,该部分费用总占比较小,主要通过企业实施管控。针对工程建设进度实施全面控制中,需要在企业签订合同的规定期限中,参考建设单位和业主之间约定工期,合理进行项目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也需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结合施工产业规范和国家标准要求,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面管理。
(二)三管
在对工程建设安全实施全面管理中,需要在建设单位管理者的科学引导下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安全宣传活动,强化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要求在工程实践中的全面落实,联系工程项目特征,针对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合理设计,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开展安全管理。针对工程合同而言,通过资料员和项目经理之间的互相配合,对项目施工中的签署合同实施有效控制,并严格按照合同中的具体规定要求,促进相关责任义务的有效落实,对合同中的终止和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全面控制合同管理整个过程。
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各种施工信息实施优化管理中,具体的施工管理不能忽略相关数据与报表信息,相关数据信息能够准确反映出项目施工进展,体现出项目是否处于可控制范围内,明确其中的管理风险。但信息管理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现代化管理工作,特别是各种大规模项目,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合理实施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等工作,为工程管理提供合理参考。
(三)一协调
一协调即于工程项目中,合理实施组织协调管理,其会影响项目管理质量,通常是施工单位和其他参与单位之间实施信息资源交互共享,由于在信息共享工作面临对象差异,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协调。比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的合同践行协调,行政审批协调、材料质量协调以及供货日期协调等,初次之外,还需要针对工程建设中的不同施工专业进行合理协调[1]。
二、如何有序实施三控三管一协调工作
(一)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即项目施工中形成的费用总和。施工成本控制应该以满足质量和工期要求作为基础前提,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将成本控制于计划要求内,节约建设成本。而在成本管理中,可以针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考核、分析、核算、控制、计划和预测等方法,促进项目工程成本能够严格按照预先形成目标计划形成合理控制。在事前成本控制中,项目经理需要在正式施工前,对项目成本组成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发现项目成本控制难点、一般控制点以及关键点,对项目失控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在掌握项目成本构成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成本控制计划,实施科学分析后,和企业共同签署成本控制责任状,将其变成项目班组的成本控制红线,而成本控制同时也是项目整个班组的工作,并非单纯属于项目经理一人的任务。在工程建设阶段实施事中控制中,因为该阶段内的工程建设成本处于动态变化阶段,为此需要联系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时间发展针对具体的项目成本进行分阶段审核,了解成本变化走向,准确发现其中的核算误差,提出有效解决策略。
(二)施工质量控制
作为工程产品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联系施工合同质量要求和任务范围要求,通过全面和全过程施工质量管理理念,结合动态控制思想,针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确保工程交付产品满足设计文件和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形成合格的工程产品,施工单位应该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事前质量控制主要通过针对施工质量计划进行合理编制,形成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合理设计施工方案,科学设置各个质量管理点,促进质量责任的有效落实,详细分析那些容易导致偏移质量目标的影响因素,对于相关质量影响因素形成合理预防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事中控制即于施工中,对于能够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实施全面动态控制。而事中控制主要目标是优化工程工序和工程质量,避免发生质量事故。工程质量控制核心便是质量标准。相关控制重点是质量控制点、施工质量以及工序质量。事后质量控制涵盖针对质量活动的评价、认证。针对整体施工工序以及其中的工程偏差进行有效纠正,及时整改、优化处理其中的不合格产品,控制重点为及时发现施工质量缺陷,经过系统分析,形成有效改进策略,使整个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合理的受控状态。
(三)施工进度控制
施工进度控制主要是联系施工任务合同针对施工进度方面的要求合理实施进度控制,属于施工方的合同履行义务。因为工程建设过程属于动态变化的状态,使进度控制也成为一种动态管理过程。在实施进度控制中,需要针对进度目标实施合理的分析论证,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规划,于施工建设中,针对进度计划进行实时跟踪,进行合理调整。施工进度控制不但会影响进度目标实现,还会影响工程建设成本和质量,为此于工程建设中,需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基础上,对工程进度进行合理控制。施工方需要结合施工进度和项目特征,合理编制不同深度的指导性、控制性以及施工性进度计划,明确不同计划周期下的施工规划。
(四)安全管理
企业代表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首要责任人,项目经理则是项目主要负责人。应该选择拥有良好资质的施工企业,形成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专门配置安全管理人员。形成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责任机制。针对工程项目,合理编制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安全生产计划,形成健康安全保障策略,全面践行安全教育机制,优化施工人员安全态度[2]。
(五)合同管理
在合同管理中,施工方应该创建相应的合同管理体系,除了需要有效管理合同履行、签订、变更以及解除等过程管控之外,还应该针对全部合同实施统筹规划。工程承包合同的周期相对较长,在具体实践中中充满变数,业主承诺条件在部分因素影响下,会无法顺利实现,从而为合同内索赔创造相应的条件。由此能够看出合同管理早于项目管理,随着项目管理工作的逐步落实,合同管理内容也产生了明显变化,索赔管理作为合同管理关键内容,贯穿于项目管理始终[3]。
(六)信息管理
全面采集工程项目相关设计、勘察、施工以及工程监理等单位提供和工程项目相关的资料信息。全面采集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所提交的文件报告,并严格按照约定时间进行书面答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所提供的原始施工资料进行定期检查,审核工程相关各种资料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工程项目中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项目管理系统, 用于项目中的目标控制工作,借助计算机实施项目管理,能够有效采集、记录、过滤、存储各项数据信息,并将最终的数据处理结果提供给项目管理班组。其属于项目管理中的控制跟踪系统以及工程信息流跟踪系统。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普遍应用于合同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部分还涉及质量控制以及自动化办公室功能。
(七)组织协调
在工程项目实际建设中,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每周坚持开展一次工作例会。在互相协调沟通中,安全文明施工、合同、资金、进度、质量等内容,准确掌握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组织协调各个部门提出化解矛盾的方法和有效的整改措施。因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涉及内容较为繁杂,组织协调工作质量会对工程管理目标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具体内容包括参与组织设计交底、协调组织工程项目各个参与建设单位之间的联系,辅助业主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沟通,有效办理各种审批业务。
结语:综上所述,施工项目管理质量能够体现出企业实力和能力,针对施工项目实施有效管理,不但有利于企业和项目的经济效益,对于国家还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科学管理能够推动企业和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建筑市场持续进步和发展。不断开拓创新、总结相关经验,通过在项目实践中进行积极摸索,形成有效施工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赵培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21(04):208-209.
[2]马惠清.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06):174-175+178.
[3]曲健维,夏宝莹.运用项目进度管理工具—关键链,进行海上施工项目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1,21(0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