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钢结构施工安全对策与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黄娟
[导读] 摘要: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施工简便、抗震性能优良、施工周期短等优点,超高层建筑在节约空间资源、土地资源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优势,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广西天正钢结构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施工简便、抗震性能优良、施工周期短等优点,超高层建筑在节约空间资源、土地资源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优势,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超高层建筑施工作业中,涉及多方面内容,对于钢结构,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施工技术,把握施工要点,提升工程建设水平,更好地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部分建筑单位的钢结构施工管理模式陈旧落后,存在较多的安全与质量管理问题,项目的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建筑钢结构; 施工安全; 质量控制; 对策;
        1提升建筑钢结构施工安全性的对策
        1.1强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部分一线工程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未接受过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在施工中常发生违章操作、误用器械、私自篡改工序流程等不规范的行为,使钢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受到影响。项目管理人员应提升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力度,防止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首先,组织全体工程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分析工程事故产生的原因,将施工规范和技术作业标准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其次,建立权责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出现工程事故时,对相关责任人追责惩处;最后,组建现场安全监督小组,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巡查,纠正不规范施工行为。
        1.2重要工序施工的安全管理
        1.2.1吊装施工安全管理
        首先,项目技术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合理规划钢构件的吊装线路,清理线路周边区域的障碍物,禁止人员滞留或经过,尽量减少外部因素对吊装施工安全造成的影响,当构件倾斜或高处坠落,不会发生人员伤亡或机械器具损毁等工程事故;其次,吊装施工前进行必要的试吊作业。将钢构件起吊至地面上方0.5m处,观察是否存在钢构件倾斜或失稳的情况,根据试吊情况优化或调整吊装方案,如增减吊点数量或调整吊点位置;再次,严格控制构件吊运速度。如果钢构件晃动幅度过大,应立即悬停,待构件恢复稳定后再继续作业。同时,在强风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禁止实施构件吊装作业;最后,在作业面搭建配套的支撑装置,待钢构件就位后,对构件水平位置与朝向角度进行测量调整,确定无误后,缓慢下落构件,确定构件与支撑装置固定连接后再拆除吊具。
        1.2.2高空作业安全管理
        项目管理者实施高空作业前,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将使用的机械器具固定在作业平台上,禁止施工人员以抛掷的方式传递工具。将垫片螺栓等配件放置在专用工具袋内密封保存;其次,要求施工人员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如系牢安全绳,佩戴安全帽等;再次,做好地面的安全管理工作,禁止在下方地面堆置机械器具或人员滞留,在四周摆放施工安全警示标志;最后,对高空作业全过程实施监督,及时纠正各类不规范作业行为。
        1.2.3操作平台安全管理
        项目管理者应针对操作平台的不同类型,制定有效的安全作业注意事项,并对其实施必要的安全管控。例如,搭建移动式操作平台时,控制操作平台的面积与高度分别在10m2与5m以内,高宽比不应大于3:1,施工荷载不应超过1.5kN/m2,并对平台进行稳定性测算,通过后,将平台设计方案编入施工组织计划。施工过程中,按时对操作平台进行安全检查,如检查底部轮子与平台接合处的牢固情况、平台次梁间距、立柱底端与地面间距、四周防护栏杆的稳固情况等。搭建悬挑式钢平台时,应考虑此类平台属于工具式的定型化平台,随施工进度移动安装,在周围设置防护栏,使用专用挂钩与钢丝绳固定平台,定期检查并更换磨损的钢丝绳。施工现场的操作平台应标明平台的容许荷载值,严格限制平台总负荷,避免因负荷超标而发生意外。


        1.3施工防护管理
        与普通房建工程相比,钢结构工程的高空作业量较多,若现场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会造成严重的施工安全隐患,严重情况下还会发生高空坠落事故。为提升钢结构施工的安全性,项目管理者应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护管理工作,具体措施有:第一,铺设走道板。进行柱梁等构件的安装施工前,可在钢梁上铺设走道板,若干钢管搭设成十字网状,并将钢管固定在钢梁上翼缘部位;第二,地面洞口临边防护。在边长超过1.5m的洞口、管道井等部位安装高度为1.2m的防护栏,使用螺纹钢筋作为防护栏的下横杆、立杆与上横杆;第三,悬空防护。进行高空作业时,提前安装吊篮等悬空设施,使用安全带、安全绳将作业人员固定在吊篮上,便于实施焊接、螺栓终拧等高空作业。
        2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以及质量控制
        2.1螺栓预埋技术
        螺栓预埋技术是钢结构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技术之一,重点在于确定预埋柱脚螺栓的位置,位置的精准性决定了钢柱安装的准确性。在进行预埋螺栓位置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基础轴线和标高基准点,一般需要进行2次测量:第一次测量在埋设定位后进行;第二次测量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标高偏差保持在5mm以内,定位轴线偏差保持在2mm以内。
        2.2吊装技术
        吊装是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操作的规范性会给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带来直接影响。把握好吊装技术施工效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吊装前要能够全面分析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和钢结构的基本情况,确定施工标准、塔吊装置以及结构形式,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2)钢结构吊装过程主要分为竖向立体吊装和平面内吊装,二者的吊装顺序存在较大的区别。竖向吊装作业进行中,要严格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完成下层框架梁的吊装工作;中层、上层框架梁的吊装,要一边进行固定作业,一边进行实时测量,直至完成楼盖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作业。平面吊装过程中,需要沿着核心筒进行,吊装和固定好周围设备。另外,在吊装过程中,要合理控制起重机的载重,合理设置载重参数。
        2.3预变形技术
        目前,超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多采用不规则造型,使施工作业中容易产生三维变形,需要加以充分重视,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应对和处理。施工企业要高度关注钢结构施工技术的运用,合理制订施工方案,控制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减少结构变形,保障总体结构的稳定性。预变形技术施工主要包括构件夹固法和反变形法。构件夹固法主要是为了防止中小型构件变形,在固定刚性较好的夹具之后进行焊接,可以使高温带冷却变化中所产生的收缩变形被夹具强行固定,此工艺技术适用于低碳钢结构施工。对于中长型钢结构构件,需要采用反变形法控制构件变形,在判断焊件冷却后所产生变形的方向及大小后,在焊接前以方向一致,大小相等的冷焊件进行变形,抵消焊接完成之后所产生的变形。焊接顺序的选择会产生不一样的焊接变形,所以,正确的焊接施工非常重要[4]。
        3结语
        综上所述,钢结构是建筑工程常见的结构形式,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工程优势及适用性,目前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近几年建筑产业的发展,为提升建筑钢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推动钢结构工程的进步与发展。建筑企业必须提高钢结构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力度,落实各项施工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准确辨识工程危险源,完善现代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施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茸.探析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6(10).
        [2]郭磊,陈歌.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7(5).
        [3]郭永会.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7(10).
        [4] 马冰.高大空间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探讨[J].城市周刊,201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