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8期   作者:罗银华
[导读]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罗银华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花坪街道办小水塘村 湖南 邵阳 422200
        摘要: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地位不可忽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质量和水平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教育功能单一、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与农村经济建设需求不符、教师队伍的质量不高、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的存在,使农村教育面临着发展困境。因此,要实现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考虑到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
        关键词:农村教育;发展困境;教育出路
引言
        农村教育涉及国家根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我国农村基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农民的技能培训得到了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但是,面对新农村发展的要求,农村教育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使农村教育陷入了发展困境。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
        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教育的支持,只有拥有大量经过系统教育的劳动者,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来看,其水平无法满足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这一问题,也反映出了农村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在农村,不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这样的思想,认为
读书的主要目的是脱离农村,摆脱掉农民的身份,去大城市生活。在他们看来,教育的成功就在于培养出更多的,能够走出农村的学生。如果农村学生无法考上大学,无法实现脱离农村的目标,那么家长就会认为读书无用,选择让孩子务农。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农村建设需要经过系统教育的劳动者。劳动力的培养和升级转化与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农村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可是目前农村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定位,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农村中学教育仍以普通教育为主,与素质教育、生产劳动以及创业教育并不相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职业教育在农村不受重视,缺少发展的空间和市场。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
        农村教育中使用的是与城市相同的普通义务教育教材,教材内容没有反映农村的实际情况,没有与农村现状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城乡和地域的差异性。教育是以升学为目标,而且采取灌输式的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传授。没有考虑到学生劳动观念、创业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虽然有劳动技术课,但教学常常流于形式,课程形同虚设。教学知识和内容对于农村经验和智慧没有很好的展示,而基于农村教育的情况,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城市中的优秀人才,大部分学生会被淘汰下来。而被淘汰下来的学生,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没有为他们传授适应农村发展的技能和知识,这些初高中学生回家务农之后与小学文化的人相比,没有生存能力上的优势。同时,由于基础教育没有为他们传授进入城市务工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培训,就业机会也非常有限。
(四)教师队伍的质量不高,教学质量偏低
        在农村教育中,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流向了更好的学校、教师的培训机会少等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在农村进行学校撤点合并以及布局调整之后,仍没有实现义务教育平衡,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农村学前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还很薄弱,同时,升入高中的学生比例依然很小。
        二、农村教育走出困境的出路
(一)教育要确保育人和服务功能的实现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开展,农村也不再只以农业为主,开始向多样化的现代农村发展。农村社会已经初步展现了其经济的多样化和人口的城市化特征。所以,农村教育也应满足新型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围绕新农村建设进行教育目标的调整。农村教育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能促进农村学生个人的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农村教育不能只以培养能够进入城市的优秀人才为目标,这样只会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不能只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培养专业的务农人员。要先提高人的素质,然后确保育人和服务功能的共同实现,从而更好地为新农村和新农业的发展服务。农村教育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出能够运用和掌握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二)促进农村教育功能的拓展
        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社区和农村文化出现了空白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教育不应和城市教育一样,仅仅开展义务教育,它应该承担起构建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因此,农村教育要根据农村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城市化的教育理念与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拓展农村教育功能,将农村教育特有的资源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走现代化、农村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将农村学校建成为乡村资料信息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娱乐活动中心等多功能的农民学习和活动场所。
(三)课程和教材要体现出农村的地域性特点
        农村学校现有教材内容和课程的城市化特点,会使农村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很大的距离。农村学校的教材内容应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现生活智慧与教育的融合。所以农村教育要考虑农村地区的特色和差异性,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有统一的标准,又能展现地区的特色和差异,实现统一性和独特性的统一。因此,要选取能够展现当地经济、文化、资源的乡土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要根据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教材,确保教材内容包含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四)培养更多全能且有本土生活经验的农村教师
        农村教师的素质对于农村教育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要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就要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留住人才,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要留住优秀的农村教师,就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农村教师无后顾之忧地、全心全意地投身教育工作。同时,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为农村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全能型优秀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既要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农村生活经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教育工作中来。
结语
        农村教育曾对我国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教育面临着很多发展困境,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为此,要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带领农村教育走出困境,让农村教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为农业的转型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黎玲,杨莉君.中西部贫困农村学前教育基本质量保障的瓶颈与出路[J].学术探索,2019,(5).150-156.
[2]龚欣,李贞义.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与突围策略--基于41所农村幼儿园的实证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19,(6).28-34.doi:10.3969/j.issn.1674-7453.2019.06.004.
[3]梁慧娟.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回望与前瞻[J].学前教育研究,2019,(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