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8月下   作者: 陈微微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现代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教育改革,我国推出了新课程标准来明确改革理念与教育目标。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罗东小学芦田校区  陈微微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现代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教育改革,我国推出了新课程标准来明确改革理念与教育目标。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应该避免无效问题的产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同时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设备,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增强数学课堂的活泼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物质基础的稳步提升,文化教育方面的需求也逐渐显现。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高质量的数学学科教育,教师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比如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
        (一)教师忽视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仍然存在担忧和怀疑,在不明确这一方法是否能够为数学教学带来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往往不会愿意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尝试。但其实,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教学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且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上总是担心课堂教学效果问题,但却忽视了该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作用。由于教师忽视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作用,数学教学课堂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现象。即使部分教师愿意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中也往往存在单一性和无目的性。同时教师的情境创设经验不足也会让课堂变得低效。有时教师提问过于频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恐惧;部分提问的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原有的兴趣。这些错误的问题创设策略会阻碍数学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缺少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与数学进行简单地接触,熟悉数学的理性逻辑思维,再为之后的深入教学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时,也要考虑在课堂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注重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科思维,以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趣味性作为数学教学新兴目标之一,理论上对课堂教学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学生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然而,现实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过于追求形式,导致问题情境缺少趣味性,无法与学生进行有趣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善于利用多媒体等新兴技术,让问题情境的展现过于单调,降低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整体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创设带有悬念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带有悬念的问题情境,这样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能让学生产生质疑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带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悬念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两组数学计算题:2.4÷0.5,3.6÷0.12;20÷6,16.7÷3。在计算过程中,第一组计算题学生会很快得出结果,但第二组怎么也除不尽,这能够引起学生的疑问及兴趣,能使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循环小数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创设体验式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问题来说,知识内容是处于静止的,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课堂学习过程慢慢失去兴趣,失去深入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将问题与知识相结合,让知识充满活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爱上学习知识的过程。
        例如,教学“可能性”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放着红、白两种颜色小球的盒子,让学生猜任意摸出一个球的颜色,进行多次实验,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摸球游戏的情况,从而引导出“可能性”,并进行适当的提问:盒子里能摸出黑球的可能?以此引导“不可能”的出现,运用这种体验式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讲解新知识内容,能够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结合生活,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相关联,从学生身边出发,设计各种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活力。教师更要为学生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与分析知识,从而获得更加有价值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书店购买过书呢?书店里有各种书籍,很多人喜欢去书店购买自己需要的书籍,如果我们要去书店购买几本书,分别是童话故事与古诗集,两本书籍的单价分别是12.6元与9.8元,两本书一共需要花多少钱?童话故事比古诗集多花多少钱?学生都有去书店买书的经历,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实际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结语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结合实际生活案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升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以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甄晓慧.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7.
[2]蒋玉国,黄磊.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问题与改进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9):106-110+129.
[3]张洪银,巩素芳.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5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