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用生活素材 做好信息技术教学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陈梅
[导读] 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科目,对于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基础认知能力、信息融合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农村地区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差距较大,对于信息技术科目的认知不完善,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就要善于运用生活素材, 通过学生们熟悉的场景、案例开展教学引导工作,更好的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们信息技术素质的全面发展。

陈梅   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初级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科目,对于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基础认知能力、信息融合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农村地区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差距较大,对于信息技术科目的认知不完善,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就要善于运用生活素材, 通过学生们熟悉的场景、案例开展教学引导工作,更好的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们信息技术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技术;生活素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6-139-01

        一、运用生活素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任务量重,加上信息技术科目的课时安排少、知识体系大,以及受地域性的限制,信息技术课本中的案例不一定能够符合本地学生的学习实际,这就导致信息技术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通过生活现象、生活案例来进行渗透教育,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知识之间的距离。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学生接触信息、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 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资源,同时要充分运用这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体会信息技术知识的生活性特点。特别是在初中时期,信息技术课程的科目知识相对较多,然而课时安排却相对较少。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以便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就在身边,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认知能力。
        比如在教学身《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每个人相关的年龄、血型、身高、体重等信息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再对比全国的平均数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否符合健康标准。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统计、汇总, 更好的进行兴趣小组的划分。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增添了兴趣,这对于丰富他们的中学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现象、信息技术规律,感受到周围世界的丰富多彩,深化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整体理解。
        二、运用生活素材深化学生学习体验
        生活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也是信息技术学习的归宿,通过科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内容,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体系。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总结信息技术现象与信息技术规律,也要鼓励学生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来指导生活, 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感知。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目应用意识,让他们能够将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更好的指导自身的生活实践。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仍在每天的衣食住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感到科目知识的实用性特点,从而乐于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与参与深度,更好的进行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在教学《因特网应用》的水货, 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分析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案例,比如天气预报对于第二天学习生活的指导价值,比如社交平台对于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影响等等。让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来指导自身的学习实践,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实践的科学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趣化教学过程,深化学生感知。
        三、运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实践探究能力培养都有一定的促进价值。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实践运用,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探究来加深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成果。教学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探究实践技能培养,以便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让他们感受到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趣化学生的学习经历。比如鼓励学生成立信息技术学习小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电子小报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解决,让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来指导自身的科学实践,养成良好的生活认知能力与信息意识,提升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研究信息技术现象、提升生活实践技能的大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科普性与趣味性。
        四、运用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项庞大的知识体系,教学中我们除了需要做好学生的知识教育之外,更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提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多样化、创新性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运用,不断提升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生活现象的综合认知。例如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生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愿学会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信息技术认知体系。比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关的生活问题:网络交友真的是弊大于利吗?智能手机对于青少年危害大吗?这样的问题都具有很好的辩论价值与生活趣味性。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踊跃抢答。抢答的同学通过结合课本知识巩固了知识,“观众”也根据回答复习了知识,完善了自身的认知体系,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全面进步与综合提升。此外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开展信息技术科普知识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趣味实验设计、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将自身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技能、知识进行展示、共享,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科目,涉及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结合生活素材开展教学引导,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进行综合性学习,更好的创新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全面掌握。
参考文献:
[1]丁兵 . 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生活教学实践 [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