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众创的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义乌为例

发表时间:2021/7/2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7月   作者:周洁、 张乘
[导读] 义乌是一座国际化和创新创业特征显著的城市,政府积极推动乡村转型升级,塑造中国众创乡村品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找准“中国众创乡村”的主题定位。通过分析义乌乡村众创的现状及运存在问题,创新性地展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众创的发展对策研究。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周洁、 张乘    322000?

摘要:义乌是一座国际化和创新创业特征显著的城市,政府积极推动乡村转型升级,塑造中国众创乡村品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找准“中国众创乡村”的主题定位。通过分析义乌乡村众创的现状及运存在问题,创新性地展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众创的发展对策研究。
关键词:大众创业、创新创业、众创智慧 融合共生
        1 研究背景
        义乌国际化、创新创业特征显著,属于全民参与商贸活动的内生型经济类型。[1]小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国际商贸城、产业园区、淘宝村等营商主体,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优越。[2]淘宝村的聚集与扩散又不断吸引省外人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人口总量在浙江省县级市中排名第一,人口增量高给义乌服务业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特征的众创时代,“创业创新”是核心精神。[3]通过“双创”在乡村旅游的驱动作用,能够密切乡村与城镇联系,众创智慧带动旅游业、服务业以及互联网产业融合共生。
        2.义乌乡村众创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义乌市高标准编制《义乌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紧紧围绕“中国众创乡村”主题定位,提出 “一环三带四片十线”的总体布局,以高质量发展为内核,推动和美乡村建设。【4】“一线”是由城区出发纵贯南北、穿越村庄田园的精品线主轴线,十线分别是至美大陈、赤岸西海、画里南江、人文上溪、望道信仰、红糖飘香等十条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网红村分水塘、何斯路、小六石等乡村旅游景点各具特色,成为城镇人的短途旅游首选。
        2.1乡村精品线建设现状
        义乌坚持和发展“国企+精品线”乡村建设模式,辐射周边300多个村庄差异化旅游主题,挖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形成集聚效应。精品线上的乡村都陆续出现了农家乐、采摘园等第三产业,农民收入大幅提升。但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呈现体量小、布局分散的特点,竞争力不足。旅游场景侧重于从微观的视角去思考建设任务,而缺乏对旅游资源、旅游形象的整体打造。
        2.2参与主体多元,思维惯性有差异
        根据义乌市创业环境,主要有政府、村民、创客、游客(顾客)为主的四大利益主体,他们对乡村众创有不同的利益动机。[5]而且不同创业者各自领域有自己的思维惯性,在进行乡村发展整体思考过程中,遇到体制障碍和认知分歧会产生融合困难。义乌的乡村众创应该以乡村可持续经营、振兴乡村为首要目标解决利益矛盾,众创智慧、融合共生。
        2.3缺乏互动协作的平台和渠道
        义乌国际商贸城市的特质,借势培育了青岩刘、北下朱等淘宝村吸引外地创客。外地创客首来义乌,无法快速全面掌握义乌创业资讯,缺少资本支持、政策解读等技术支持,无法快速融入进义乌创业市场。乡村内部传统建筑缺乏专业设计师对内部空间活化设计,城市资本想投入乡建没有渠道。众创空间和创客之间没有理性适度匹配,错失协作。
        3.乡村众创的优化策略
        3.1搭建义乌乡村线上线下众创服务平台
        整合服务资源和信息资源,搭建义乌乡村线上线下众创服务平台,为有志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学习、交流、实践、互动的平台,实现乡村与城镇资源的平等连接。一是平台具有具有高度可信性,提供工商注册、财政补贴申请等法律服务,及时发布人才吸引、资金扶持等政策,确保创业手续完备、政策有效。二是平台会定期发布各行各业大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共享前后端信息沟通渠道,辅助村民创客在创业环节及时对接产品、设备等要素,更加科学化决策,避免非理性创业风险。三是平台会定期总结分享行业动态,举办沙龙、讲座等活动,促进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创新理念传播到创业型企业。村民创客通过手机在线观看、互动留言、业务学习,也可线下参与活动,与知名企业家进行结对帮扶。四是在推广平台的同时亦可开展平台在运营维护环节的意见,后期优化平台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合理规划契入相关的业态产业
        对于十条精品线辐射的村庄,提倡规划先行,众创共享。引导农业乡村业态创新,合理优化精品线上的旅游项目,挖掘特色景观、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开展差异化竞争。推进乡村各类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联动关系,策划适应市场需求同时突出自身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发展高端民宿、摄影基地等高端业态,探索主题公园、教育基地、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策划创新打造一系列网红IP,各类乡村众创项目共同形成乡创产业体系闭环。
对于城中“四层半”的村子,要以促进产业集聚优化发展的态度看待,发挥义乌国际商贸城市的特质和“互联网+”思维的优势,改造“四层半”淘宝村的立面,策划商业零售主题,增设生活服务配套,聚集底商街道,加强商业与产业的联系纽带,提升了产业链价值,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
        3.3优化乡村创业软环境
        政府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应突出众创空间发展的公平性和包容性,承担起 “规范者、引导者”的身份,建设乡村创业软环境。优化创业政务环境,推进基层管理和项目落地,变相低创业成本。所以在引入外部力量协同众创时,政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适当将一定决策权还给市场,群众和游客、政府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在同一空间内共生、共建、共治、共享,用村民和市场的反馈来优化政府行为。
        积极营建电商经营环境,激活创业发展动能。义乌市场产业已经进入电商主导的新时代,空间布局要尽量调节实体店和淘宝店的矛盾,完善在电商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线上品牌设计与运营。使村民主体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村庄建设,提供快捷的金融服务和政策支持,降低创客的创业成本。
        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优化乡村网络硬件环境。将乡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乡村综合示范,包括“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建设,推动乡村5G网络的全覆盖建设。
        3.4实施乡村创业创新培养计划
        实施乡村创业创新培养计划,将义乌乡村众创平台的规划和创业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做实众创经济体量。一是重视众创人才供给,与浙中的几所高校合作,以创新创业为抓手,推动校地共融,实现校地共生。联合深入挖掘义乌当地的产业资源。发布一系列激励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到义乌就业智力资源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二是培养乡村劳动力“就地成才”,成为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乡村旅游带头人、淘宝村贸易精英。三是吸引乡贤、返乡青年投入乡建,改善和带动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四是培养和保护创客人的品牌意识、知识产权、原创附加值等核心竞争优势,引导市场认可技术、质量和服务为核心。
        3.5创新实施乡村众创营销思路
        网络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营销手段也至关重要。需要运用各种自媒体渠道引流,自发形成口碑传播扩大影响。通过新媒体营销方式推广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由单向到双向,亲身参与后成为信息的转播者。与旅游产业融合出多种营销媒介,与购物活动融合出各种宣传媒介,如电商,网红,直播,短视频等。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互动,加深客户对旅游产品的联系,提高实际营销效果。
        4.小结
        积极推动义乌乡村转型升级,塑造中国众创乡村品牌。需要搭建义乌乡村线上线下众创服务平台,合理规划契入相关的业态产业,建设乡村创业软环境,实施乡村创业创新培养计划,创新实施乡村众创营销思路。引导创客扎根乡土,促进乡村众创全域性实现:资源优化、产业融合、要素配套、结构优化、营销统筹。
参考文献
[1]庞海松,黄金亮.新常态下众创驱动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和探索——以义乌市龙回国际电商村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7(06):119-121.
[2]陆少丰. 产业集聚视角下浙江省义乌市城市化发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3]方晓. 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的义乌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
[4]陈楚文,金敏丽,金荷仙,程秋怡.基于区域联动发展的美丽乡村精品线构建——以义乌市“多彩华溪”建设实践为例[J].中国园林,2021,37(02):12-19.
[5]杨尧,崔叶竹.数字化时代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1(06):241-243.
作者简介:周洁(1992—),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乡村规划、景观设计;张乘(1990—),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智慧城市、平台架构。
基金项目:2021年度义乌社科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义乌乡村众创的发展对策研究”(编号:YD2113),主持人:周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