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激趣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7期   作者:孙小东
[导读] 随着时间流逝古代语言文言文,已经产生了不同意思有了差异。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同程度上存在教学较死板固定模式
        孙小东
        咸阳市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时间流逝古代语言文言文,已经产生了不同意思有了差异。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同程度上存在教学较死板固定模式,形式和方法单一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很难深入理解文本。传统文言文教学,如果教师课堂只强调对文字意思的翻译,就会忽略了文言文本身带来的趣味性,更难达到学习深入探究目的。我们的文言文如何激趣?又如何做到教学重点难点有效提升?怎样解决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时间效率,是当前初中语文一线教师们,普遍存在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题问题。
        本文通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多种激发趣味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和创新策略与实用小方法,旨在尽最大可能调动起学生对文言文趣味探究,化教学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文言文学习新方式。  
        关键词:文言文;传统教学;激趣策略;初中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作为重点内容,且多以长篇为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却不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从哪里着手并落实这一方针,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课堂里实施的问题。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应试教育:以背诵识记为主
        学生有三怕:一怕周作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怕周作人,那是因为他文章很深奥难理解,而且往往都是考试的重点;怕写作文是因为肚子里没存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每次考试所占的比重分又是最多的,三分之一不写不行;怕文言文,几乎是每篇文言文都要求背诵,又很难背。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人记录所见所闻的方式,是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1]。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的介绍,将文中重点告诉学生,并布置背诵任务,以便考试时不丢分。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并不能深入了解文言文知识,更不能学以致用。学生靠死记硬背可以不丢分,但是达不到最终的教学最佳效果。
        (二)教学目标:目标衔接不明确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被设立为课堂的主体,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显然并不适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缺乏细化和需要明确学习小目标。文言文是古代人的书面语,习惯了现代白话文的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意思自然很难理解,对于古人在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也不了解,学生角度来看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导致畏惧或者厌烦情绪,不想学习文言文。教师角度来看,而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记笔记,不重视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思想[2]。这就导致老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出现各种偏差,目标的衔接不够明确,教与学有了缝隙裂痕。唯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被迫使得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求只会死记硬背去机械式背诵、翻译等,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枯燥,失去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创新,增加趣味性
        文言文背后蕴含的知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成为我们做事、做人的行为准则。我们应注重文言文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文言文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爱学乐学想学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本书、一篇文章反复的诵读,其中的意思不用别人解释自己就能理解[3]。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从古人的写作背景出发,体会作者当时的心理动态,在反复阅读背诵过程中,将自己融入其中,切身去体会文言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故事分享扮演不同角色诵读来激发学生知识探究欲望,培养乐学意识。例如;在初中七年级下册中《木兰诗》长篇叙事诗,作者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就会发现,其写作顺序也清晰可见,从“可汗”点兵、决定替父从军、集市买行装、参军路上、战争中立功、回到家乡、回归女儿身的一系列场景,从文中能切身体会到提高趣味探究课文学习如何“忠”“孝”的核心问题上。

联系古今进行对比以及联想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环境,让学生深切感受古人的真实生活环境,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
        (二)教师注重传授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重关注知识点的传授,更好对学习方法传授引起重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在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拥有阅读能力,使其教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实效性。首先,教师可以留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搜集与文言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4],并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实现学生先学老师后教的趣味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行预习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师生各有分工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使文言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其次,语文教师的讲解重点应放到知识指导中,而不是单纯的翻译课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规律并熟练掌握,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升文言文教学有很大帮助。
        (三)结合实际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语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制定丰富教学提纲,通过动画视频、诗歌、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文言文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并持续保持其探究兴趣,这既考验学生的耐力又考验教师的能力。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对其所讲内容产生高度兴趣,这非常考验语文教师的“功力”。
        例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有对于桃花林景色的描写,虽然“世外桃源”一词都有所耳闻,但其中是何景象,光靠想象很难产生切身感受。陶渊明笔下我们可以感受他对桃园的喜爱,结合时代背景东晋时期国家分裂,战火纷飞,引导学生思考,设置悬念:我们百姓是否能“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呢?通过角色扮演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文言文体会更深刻。文中渔人与桃源内人的互相交流场面。可以层层设悬深入趣味探究:为何渔人能误入,而桃花源人却不肯走出?文中“皆叹惋”有何深指?秦汉到东晋历经百余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否矛盾重重?老师可将此情景设置成舞台剧的形式,让学生自行选择要扮演的角色,将其中的故事情节通过小舞台剧展现出来。
        (四)教学语言生动有趣
        语文教学可以理解为语言教学,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生动有趣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在语言表达上可以生动、形象、富有幽默、诙谐情趣,通过自身的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6],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不仅能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更能维护好师生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方法,激发趣味性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另外,在日常文言文教学中,不能过渡盲目去找趣味,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避免偏离教学目标而产生低级趣味。
        参考文献:
        [1]陈桦涧. 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问题和对策分析[J]. 读与写(教师), 2020(1):212-212.
        [2]唐凤梅. 试论初中语文古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 性及提升策略[J]. 明日, 2019(30):129-129.
        [3]明佑 梁.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有效性的教学[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1, 3(15):102.
        [4]莫品庆. 浅谈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信息周刊, 2019(21):1-1.
        [5]虎常玉. 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J]. 课外语文, 2020(7):88-88,90.
        [6]李宏信.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探析[J].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2019(1):27.
孙小东,男,1983年 ?07月 ,陕西咸阳,汉,本科,咸阳市实验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