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峰
广西百色双田矿业有限公司州景煤矿 广西百色市 5315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等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不断增加,采矿业已成为支撑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产业。采矿工程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 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了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的技术因素,并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采矿工程;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措施
1 前言
采矿工程涉及许多井道工程,不仅技术复杂,而且风险很高。如果不能实现施工技术与良好施工条件的有效结合,就容易出现施工安全问题,甚至引起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保证施工技术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应指出这些不安全的技术因素,并找到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
2 采矿工程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2.1掘进面不安全技术因素
一方面,对远巷拔口位置进行明确时存在差异。当对正反拔口进行具体选择时,或者石门一层明确时,需要保证煤层两侧开口位置保持错开状态,其中外开口与内开口刷大点应相互错开,其距离约超出8m,若石门采用正穿形式,则选择正拔口,同时还应确保开口巷道距离的错开,避免距离过小造成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改造眼出现较多拐弯处、反眼坡度相对较大。在煤炭价格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虽然我国已经对其进行相应限制,但是,由于煤矿开采仍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南方矿井方面,已经逐渐迈向复采、薄硬煤层开采环节,仅少部分区域可以在进行改造后进行煤炭资源的回收处理,这就充分发挥了改造眼独特优势,因此,改造眼需要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具体设计,同时明确其实际位置与方向等信息【3】。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经常会对安全技术因素给予忽视的态度,从而导致改造眼出现较多拐弯处,以及反眼坡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使其采矿工程施工作业面出现较多不安全技术因素。
2.2开拓巷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在开拓巷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轨道间安全距离过小以及不合理的巷道腰线设计,这两点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主要施工难点,同时也是不安全因素所潜伏的载体,对这两点设计不能掉以轻心。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下部车场轨道之间的安全距离是有一个标准值的,每次施工中都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施工,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会缩短安全轨道距离,材料上就能省下一笔可观的费用,这样一来就给车辆行驶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这种现象只能通过监理工程师在施工中和施工后对车轨安全距离的质量把控,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而不合理巷道腰线的设计主要源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不懂的灵活变通,在施工中只考虑到标准设计,而忽略了实际施工情况,这样的设计虽然能通过质量检测,但在后期的使用上就要注意安全问题,同时这样的设计在突发状况下就不适用,不仅造成安全隐患,而且还浪费施工材料。
2.3车场轨道与轨道间的间隙参数不合理问题
在采矿工程的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会选择罐笼提升、箕斗提升的方式进行巷道的开拓施工工作,以此实现在矿井中的材料运输与提升,比如:矿石、小型机械设备、材料、零构件及施工人员。一般情况下,在矿井的主井中,施工人员会选择箕斗提升的方式,实现对矿石的提升,在副井中会选择罐笼提升的方式对各种零部件进行提升。此外,在采矿作业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在其中行驶铲运机,将需要运输的物品装入车中,由电机车进行牵引,将其行驶到主井中。但是,在一些车场设计中,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具体的物品运输需求,将双轨道的安全间隙参数设置较小,不符合1.3m的基本标准,这就导致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车场运输压力较大,引起运输车辆变形、运输车辆与车场两壁发生碰撞,从而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4曲率半径设计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
曲率半径设计的不合理也是造成采矿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因素之一。在采矿工程施工时,对曲率半径有严格的要求,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曲率设计才能保证运输车和采矿工作人员的安全。在采矿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运输工具大多都是自重为7t的电机车,与其他的运输工具相比,此类电机车运输工具工作时的曲率半径很大,这样一来,可以减小巷道的拐弯曲度,对降低巷口发生事故的概率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电机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会发生钢丝绳断裂的事故,这是由于曲率半径过大造成的。如果不能好好控制拐弯曲度,会造成拐弯过急,给采矿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施工人员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证。还有一些采矿工程,为了降低采矿成本,不按照标准和要求设置巷道曲率半径,随意减小曲率半径,这样就会造成巷道拐弯曲度过大,磨损电机车,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
3 加强采矿工程施工的安全措施
3.1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在进行招聘时,可以与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进行合作,从校园引进专业人才,可以保证人才的质量。还可以提高招聘门槛,通过专业证书来衡量是否招聘。另一方面,对于已有的施工人员,可以定期进行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来提高专业素质。对于培训进行实地检查,确保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度、专业水平达标。举办相关职业水平竞赛,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激励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注重操作人员实践水平的同时,也要及时补充理论知识,紧跟新时代、新技术的步伐。
3.2及时的进行采矿技术及设备的维护及更新
针对采矿工程中存在的技术设备不安全因素问题,采矿企业必须要予以重视,要及时的进行采矿技术及设备的维护及更新,要积极的学习和引进先进的采矿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推动采矿技术与设备的与时俱进;此外,采矿企业还要不断加强和提高对采矿区域的安全管理,并设立专门的设备维修和监测部门,对采矿中所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都要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测,对运行不正常的设备也要及时的更换,这样才能在采矿施工中减少以至杜绝技术应用和设备使用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以此来提高采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3合理设置安全距离
采矿过程中留有充足的安全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采煤过程中,如果没有留出足够的施工缝,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导致内部结构失去稳定性,从而导致整个煤矿结构松散坍塌。因此,在具体的作业环节,必须要保证留够安全距离,做好切眼的设计工作,选择合适的位置,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确定好方向和长度。另外,在掘进的时候也应该留有足够的距离,正确选择运行把口的位置,还应该根据采矿工程的实际状况,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以便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保证安全人员及时撤离。
3.4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监督
监督不到位会直接导致一些企业的懒散和应付,这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只有加大监督力度,实行明确的奖惩措施,才有可能从源头上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采矿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监督工作包括技术监督和意识监督。技术监督是指监管机构要保证采矿业的技术水平达到规定的标准,在采矿工程实施过程中务必要采用合格的设备进行开采和加工;意识监督是指监管机构要重视提高采矿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规定该企业要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采取措施来消除不安全因素。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采矿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技术因素。为了有效保障采矿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工程成本支出,提高采矿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了解和掌握实际施工情况,针对不安全技术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侯欣欣.探究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20(17):98-99.
[2]李典.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J].当代化工研究,2020(10):29-30.
[3]毛龙斌.采矿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01):126-127.
[4]阮荣龙.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当代化工研究,2019(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