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林雨晴
[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百姓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温饱,虽然在饮食条件上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却没有注意进行体育锻炼,正因此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走向肥胖、身体抵抗力衰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就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真实身体状况以及其兴趣爱好,制定更加适合、轻松、有趣的体育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加入课堂锻炼中来,促进自身体能的发展。

林雨晴    浙江省瑞安市陶山镇丰和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百姓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温饱,虽然在饮食条件上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却没有注意进行体育锻炼,正因此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走向肥胖、身体抵抗力衰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就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真实身体状况以及其兴趣爱好,制定更加适合、轻松、有趣的体育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加入课堂锻炼中来,促进自身体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特点;体能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88-01

        小学体育课程的最大意义就是增进学生的体能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学生体质水平的一部分因素是由个人先天体质决定的,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后天的体育锻炼效果决定的。很多先天体质孱弱的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后天的体育锻炼来使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正确、不合理的运动很有可能使肌肉和关节受到损伤,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锻炼中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增强学生的体能发展对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更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要根据小学生特定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进行,科学地制订 体能训练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的内脏器官的发育落后于运动器官的发育,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能特点,对于学生身体发育的一些薄弱环节要进行科学的保护。学生的骨骼比较柔软,软骨较多,而且关节的支撑力较弱,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能训练要避免采用一些大重量、大负荷的器械进行练习,这样会阻碍学生骨骼的发育,造成脊柱变形。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二)避免专项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训练手段,使体能训练充满趣味性,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运动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的体能训练,体育教师避免采用专项的体能训练方式,要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和训练手段,科学地安排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天赋,增强自身体质。(三)以技术为中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就要充分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对于体能训练要以技术为主,要确保学生动作的正确性,这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体能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协调力、柔韧度等。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单一刺激,充分协调小学生各运动器官的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遵循小学生身体发展规律
        我们教的学生在我们学校非常活跃,但他们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根据身体健康测试的结果,有许多数据不应该出现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所以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学设计一定要遵循小学生身体发展规律。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精神发展在一年级到三年级过程中仅仅是万里长征路上的一个“开头”,所以体育教师的引导在这个“开头”阶段就显得犹为重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体育教师有义务且有责任尊重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我认为,体育授课教师应该在此年龄阶段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小学生们进行正常、合理且规范的体育锻炼,在此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交流,消除彼此间的“陌生”与“隔阂”,并且让学生逐步学习,不产生“拔苗助长”的“急于求成”心理,而是“真真正正”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础的体育运动技能知识。
        (二)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能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可以锻炼学生体魄,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计划,设计有趣的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能。小学生的基本体能要素包括很多方面,如身体机能、身体均衡及心智水平等。老师必须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锻炼,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开展障碍跑训练时,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老师要为学生圈画出100米的跑道,用轮胎、栏杆等物品设置一些路障,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其次,老师要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有序站队,来回通过障碍物,进行接力比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三)充分发挥课间活动和小型比赛的补充作用
        由于体育学科的课时比较少,与其他的学科相比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仅仅依靠课上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能训练时间,教师需要与家长和学校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将上述的情况汇报给学校,让学校增加学生的体能训练时间,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还可以不定期的举行小型的比赛,比如田径或是跳远等等项目,使得学生在参加体育比赛的同时,爱上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对于学生的家长而言,要将上述的情况以及学生实际的体能状况告知家长,并适当的留一些体育锻炼的作业,让家长监管学生完成。从各个方面不断的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有日常锻炼的意识,推动学生的体能的增强。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与落实,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体能问题,对小学体育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的相应教育部门的号召,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体能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改变学生对于体育固有的印象,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的参与程度,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细清.论体育教学与艺术教育的渗透融合[J].新课程,2021(22):17.
[2]杨红.小学田径体能训练负荷基本内容与设计方法探微[J].田径,2021(06):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