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问题与措施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2月第4期   作者:   李丽文
[导读] 本文通过诠释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管理的内涵及特点,同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土地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土地管理提供一种思路,有利于我国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与利用。
        李丽文
        (贵港市自然资源局土地征收服务中心    537100)
        摘要: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我们国家迎来新的挑战,土地管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加强土地管理,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性、法律性的文件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面对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土地管理现状,本文通过诠释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管理的内涵及特点,同时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土地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土地管理提供一种思路,有利于我国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与利用。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引言
        土地是作为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它为人类创造出巨大价值的同时,人类应该尊重土地的自然力,因它数量有限,人们不可能创造出更出的土地资源[1]。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市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可利用到的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加之目前环境出现的严峻问题,很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面临废弃的状况,导致我国土地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少,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对土地的管理,是每个人的责任。就目前而言,城乡一体化作为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新阶段,极大推动了城乡产业的发展,土地管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过土地制度的改革后,极大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确保城乡在全面进程中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但是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众多土地管理上的问题,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土地保护意识缺失等问题阻碍了城乡建设的发展,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建设质量,需要我们对土地加强管理工作。
1土地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1.1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的内涵
        我国土地制度将公民划分为城里人与乡下人,由于这两类人所处在的地域不同,让他们的发展机遇与生活质量有所差异,社会福利和社会地位也截然不同,为了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国家整体化发展,我国在实践中根据发展需要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结构,提出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土地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运用国家法律手段对土地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规范,从而制定土地管理法,有利于维护土地关系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1.2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的特点
        我国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中主要表现以下特点。一方面发展城乡一体化具有一定目的性,重在减少城乡差距,调整土地关系,维护国家土地制度。另一方面土地管理各自保留原有的特点,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纯劳动过程角度考察,土地管理要服从分工合作,合理组织的自然规律,这体现出其自然属性,而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人与人在劳动过程中必然要结成一定社会关系且要服从社会发展规律[2]。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明确土地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将有利于土地在规范下有序的管理发展。
2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土地管理不当造成生态破坏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相关人员没有权衡利益,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加快建设进程或者减少政府审批时间,在开发中存在不顾土地质量,随意开发,过度开发的现象,造成出现生态被破坏,这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还极大弱化了土地生产能力,加之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减少资金成本投入,在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各种建筑垃圾随意弃置,造成河流污染,植被破坏,长此以往,极大加快生态环境的恶化。
        2.2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主要涉及环境工程与建筑工程,为了实现成本最小,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对于处理难度较大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土地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然而在现今的状况下,很多人进入到建筑工程领域,一些没学历、没受过专业技术教育的的人跨专业跨学科进入到这个领域,他们没有专业技能,缺乏经验,很多企业在选用人员中没有注重经验技术、专业能力和素质问题,导致在处理专业问题上因自身能力不足,准备不充分而产生多样化问题,没有达到工作理想效果,最终阻碍城乡建设的发展。


        2.3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
        土地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制度不完善。首先在土地产权中,没有相关的制度明确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主体,也没有严格规定行使集体土地权,这造成土地权利竞争激烈,极大限制土地的流转。其次还有很多地区缺乏科学的土地管理制度,地方建设没有规划,缺乏统一协调[3]。土地在利用中,多以农作地为开发主体,对于未建设和建设用地则出现闲置的状态。最后,出现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城乡规划中,国家利用强制手段对土地进行征收,虽然对原土地权人有补偿,但存在很多不合理,土地征收费用占土地出让价格的比重很低,加上权益分配混乱,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用途的的征收土地补偿存在较大差异,加上有关部门对土地补偿费截留,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权人的利益,对于土地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将导致土地价格与产权问题,出现炒地的现象,严重会引发争端。
3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3.1权衡利益关系,保护生态环境
        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的关键在于权衡利益关系,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人员做到统筹全局,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在我国现有土地管理的基础上,优化土地管理方式,更好解决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注重规划用地的开发利用,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相协调,在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达到生态保护[4]。另一方面,在开发建设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建设单位进行严格监督,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进行惩罚,利用法律严格约束,也可通过对开发土地者进行征收环境保护资金,促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即使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出现很多生态问题,我们也应当对生态环境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这不仅是提高土地管理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生态环境的必经之路。
        3.2提高综合能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土地管理开发是一项极强的技术性工作,需要从业者具备良好的综合业务能力。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管理专业技术队伍多为新生力量,表现出专业性不强,素质不高,综合能力低下,对于土地管理工作,需要高质量的队伍来保证工作效率显得及其重要。加强土地管理规划队伍的建设,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对新技术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土地管理与整体规划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有对专业技术型人才严格进行执业资格认定,执证上岗,提高土地监管力度,对有资质的企业和个人才能承接项目,利用社会力量对土地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以保证土地管理开发建设过程中快速有序进行。
        3.3完善土地管理机制,优化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土地管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和地方制定合理科学的管制体系,并严格按照管制体系执行。城乡一体化应当走科学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受益于社会,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最大程度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5]。加快完善城乡规划步伐,在全国范围,应当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机制,鼓励占用土地指标进行区域流动,加之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对农地交易权进行创新设计,使农民集体成为主体,在市场中直接进行交易,对于土地这种特殊的商品,国家需要有标准的土地价格机制,对征收使用的建设用地执行统一的征收补偿标准,实现土地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城乡一体建设化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协调好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关系,提高土地管理的整体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作用,借鉴先进的土地管理方式,对城乡一体化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宇,邵文帅.分析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问题与措施[J].砖瓦,2021(01):53+55.
        [2]田宇,邵文帅.分析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问题与措施[J].砖瓦,2021(01):53+55.
        [3]孙智慧. 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法律制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5.
        [4]张小红.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289.
        [5]李如静,宋敏云.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问题研究重点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6):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