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及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6期   作者:孙超
[导读]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人们对园林绿化工程的需求日益增多,工程施工质量受到更多关注。

        孙超
        北京景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100089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人们对园林绿化工程的需求日益增多,工程施工质量受到更多关注。施工单位要重视园林施工新工艺的应用和优化,提高园林工程的质量和性能,推动我国园林工程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施工;新工艺;应用;影响
        引言
        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施工技术优化,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水平,也能展现园林工程的最佳效果。所以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应用有效策略提升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完善技术优化体系,是目前阶段风景园林施工的重要工作。
        1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施工人员应在深入分析和研究设计人员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做好园林工程施工的相关准备工作。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提出的要求,勘察施工现场,然后合理分配园林工程施工的资源,清理施工现场,为后续施工材料进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根据前期施工现场勘测数据以及施工工艺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园林工程施工方案。在现场施工环境勘察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勘察施工条件、现场环境、生活设施、废弃物处理场所等施工环节,并以此为基础做好园林工程施工的协调工作,为园林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3)施工企业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施工,如果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内容,必须先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并在审批通过后才能继续施工,切不可因为随意更改设计方案,导致园林工程施工效果无法体现出应有的美化效果。
        2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影响
        在新时期发展下,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对城市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也应当要明确的是,园林工程建设施工中需要发挥先进技术优势,在提升园林景观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施工效益,展现景观生态价值。可以说新技术的出现对园林工程建设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运用新技术提升了建设质量。对于园林工程来讲,应当着重从四季感来进行,通过对园林中的植物种类、季节、生长状态等进行分析,从而确保园林中能够展现不同季节中的景观,提升园林整体上的观赏性。其次,做好养护工作。在新技术的使用下,就需要从提升园林养护标准入手,提升养护人员综合能力。所以在园林工程建设中,要求相关部门应当给予充足的重视,为园林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支持,保证养护的专业性。最后,运用新技术为科学化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在园林工程中苗木种植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了整体景观效果。一般来说,开展园林施工势必会对土壤产生直接影响,而做好苗木培育工作又是开展种植管理的重点。新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边坡上的稳定性。
        3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3.1施工测量技术
        在具体的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着重做好测量工作,这是关键所在,只有确保测量质量和结果更为精准,这样才能为后续工作提供必要的前提。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要尽可能应用全新的施工测量技术,进而促进测量数据更精准。首先,在测量工作之前,要针对全站仪进行严格细致的校验,确保相关仪器的使用性能和状态保持在良好的情况,从根本上有效规避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过高的情况,对于数据的精准性造成负面影响。其次,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对应的设计方案来有序操作,对于具体的平面点要展开反复性的测量,使测量技术要点能够得到切实落实。如果测量结果和提出值有明显的偏差,要进一步重新进行复测,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现给出的数据资料存在比较明显的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确保相关设计单位到施工现场进行反复的重新地测量,以此进一步有效确认最终的结果,使其精准性得到根本的保障。


        3.2园林施工种植技术
        园林种植作为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新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注意事项较多。首先,要使用保水剂对树木幼苗移植的稳定性进行保障。在对幼苗进行移植的过程中,树苗的根部会处于失水的状态,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将会降低移植的成活率。在施工过程中,利用保水剂对幼苗的移植进行保护,可以大大提升幼苗整体的成活率。在一些较为干旱的区域使用保水剂,也可以对幼苗根部的湿润程度进行优化,对于种植成本的降低也至关重要。其次,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应用抗蒸腾防护剂,主要应用于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对树木当中水分的蒸发进行有效的抑制。将防护剂放置喷雾器之中,通过兑水稀释之后,喷洒到树木的表面。形成透光的保护膜,既可以抑制水分的蒸发,也可以对移植树木的成活率进行提升,其应用范围是极为广泛的。
        3.3水资源回收技术
        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相关地区的植被比较稀少,土壤的渗透能力比较薄弱,甚至会出现内涝的问题,而这样的情况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会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导致城市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实际的园林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充分应用水资源回收技术,在具体的施工环节,要针对水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回收和二次利用。在应用水资源回收技术的过程中,在使用之前,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制定出系统可行的规划方案,以此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着重针对产生的污水、废水等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过滤和净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配备高质量的过滤装置,对相关污水、废水进行处理之后,进一步用于园林工程的清洗、卫生等相关工作,或者经过高质量的净化,对园林植物进行二次灌溉。据此,要引进高质量的回收装置,例如,可以有效应用云联灌溉水资源回收装置,确保水资源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在整体园林景观的灌溉系统中。与此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安装相对应的雨水回收装置,确保雨水资源经过处理之后再循环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4植物养护技术
        园林植物栽植后应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精细化养护。技术人员应熟悉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对植物实施模块化管理。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使用远程监控设备和智能传感设备掌握植物栽植后的生长情况,定时记录植物成长信息,及时地了解植物栽植后的生长情况,为养护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根据植物生长的实际情况调整养护方案。
        3.5低碳技术
        通过使用低碳技术,在进行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应用方向便是要实现施工建设的节能减排,打造出低碳型的城市园林环境。这就要求在进行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提高对于碳能源等相关物资的控制能力,全面确保园林建设的低碳性要求。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各类节能技术的使用,既包括原材料选择,也包括相关养护技术和运输技术的低碳应用等。与此同时,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对于废弃物循环使用的重视,能够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为园林工程施工建设的资源利用率提升带来更多的积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园林施工中,积极从园林工程可持续发展不同角度出发,对施工进行科学部署全面把握园林工程的社会价值。从技术应用和技术优化的视角出发,对自然雨水回收技术、园林框架技术等新兴技术进行应用,提升园林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顾章林.论园林施工新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0(06):125.
        [2]刘天明.园林施工新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0(09):80-81.
        [3]金久芝.关于园林工程中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236.
        [4]曹颖,林书声.风景园林施工的质量控制及技术优化[J]. 现代园 艺,2019(09):184-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