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点研究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1/6/30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5期   作者: 陈追
[导读] 交通汇聚则形成交叉口,是整个城市交通网络中较为关键的节点,同时也是交通拥堵、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域,以合理的方式做好交叉口路段的设计工作极具必要性,将直接关乎交通系统的运转水平。
        陈追
        42900419930908****
        摘要:交通汇聚则形成交叉口,是整个城市交通网络中较为关键的节点,同时也是交通拥堵、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域,以合理的方式做好交叉口路段的设计工作极具必要性,将直接关乎交通系统的运转水平。
关键词:市政道路;交叉口;道路设计
引言
        城市道路交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伴随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已经不再符合道路发展需求。在当下城市道路设计中,普遍存在缺陷与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处理,否则会影响到交通安全,造成交通拥堵。因而针对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思路与技术关键点进行探究,有极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1市政道路工程交叉口的设计原则
        组合型交叉口组织优化原则由三个层次展开。一是从路网层面优化交通组织,充分分析附近环境特征和交通现状来分析交叉口组织优化,得出交叉口主要车辆类型以及交通走向,以优化交通组织设计。当组合型交叉口连接段距离较近时,可对交叉口处单向实行区域进行微循环处理,增加交叉口通行效果,减少交叉点堵塞。二是在路线层面完善流线引导,组合型交叉口连接段通常为容易堵塞位置,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改善该处的交织问题,增加交叉口连接段距离以增大变道空间,或增大交叉口连接段的行车道数,以此有效缩短车辆排队的几率,提高交叉口连接段的通行能力。三是从交叉口层面提升通行效率,利用信号控制设备管理交叉口通行量,减少车辆排队率和长度,交叉口信号调节可有效减少连接段车辆延误,根据路段特点调整交叉口出入口红绿灯时长,合理控制交叉口连接段车辆通行时间,减少车辆停留时间。
2城市新区市政道路交叉口设计存在的问题
        2.1路线设计不够合理
        路线设计方面的问题如下:(1)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存在一定问题,如在一些老路改造中,设计人员过分地强调最小直线长度,这使得大段老路浪费,增加了后期的拆迁和建设成本。(2)平曲线半径选择中存在盲目追求过大的问题,这使得设计前后曲线衔接存在不顺畅的问题,会对道路车辆运行速度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造成较大影响。(3)道路设计存在超高问题,当车辆行驶速度较快时,危险系数较大。
        2.2缺乏完善合理的交通标志
        行人、非机动车东向西方向无专用信号相位,与机动车存在交叉冲突。不同城市交通标线存在较大出入,这也导致外地司机来到新城市之后,很难看清城市全部交通标志和信号指示牌。此外,经过多年使用,一些交叉口上车道引导线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或者重叠划线,致使驾驶人员出现了一定困扰。交叉口区域面积过大,易引发交通秩序紊乱。非机动车,尤其是电动摩托车的数量较大,且无非机动车专用相位,导致非机动车不按照信号灯及路面标线行驶,全红时段使用交叉口,交通秩序差,尤其是东向南方向,对交叉口的机动车通行能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2.3交叉口设计缺陷较多
        交叉口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通过能力,其在整个道路网节点的规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道路交岔口通行状况良好,人们要求交叉口的车道数量应为路段上车道数的1倍,然而在实际设计中,许多交叉口设计存在车道数量不合理、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同时渠化不合理、排水不畅、路段通行能力弱等都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交叉口的设计效果,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交叉口的设计方法
        3.1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在交叉口车道宽度不足时,该处的通行能力受限,可采取在单侧或两侧拓宽的方法,丰富车道的数量,确保经过改扩建后的交叉口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以便承接道路的车辆。

在交叉口的拓宽设计中主要应考虑如下几点:①以进口车道的交通流及其通行能力为主要依据,合理确定拓宽的车道数量,通常需在路段车道数的基础上增加1条。②向进口车道的左侧拓宽,利用中间的分隔带;向进口车道的右侧拓宽,利用道路右侧的绿化带。此外,也可合理利用道路的其他区域,但需展开可行性验证,不可对现状道路的正常使用带来不良影响。
        3.2道路平面、纵断面设计要点
        首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人员在开展道路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要求:①在道路规划期间加强现场调研,掌握规划区域的地形特征、地貌特征,综合考虑分析城市建筑、周围山岭、附近河流水系对城市道路产生的影响;②道路规划需要同具体的设计规范高度结合,规划期间的各项参数,应当全部符合规范要求;③道路规划应当统筹协调好道路和附近地块之间的关系,注重二者之间的规划衔接。其次,对于城市中平台地段与新城区的道路,需要全面分析好道路交通网络。在此过程中,需要先处理好城市的排水、排涝工作,注重调查分析道路附近地块的使用性质,研究其土方情况;合理控制道路的设计坡度、坡长等相关参数,减少地块后期的开发与使用成本。
        3.3规划人行道和机动车道
        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分离设计是现阶段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确保道路安全的重要举措。在实际设计中,首先,应重视具体路段人流量、车流量的有效分析,然后合理设计人行横道宽度。其次,应重视人行道宽度确定方法、人行道布置等要素的把控,如要求人行道一般需要0.75m,而在一些大型商店附近,其人行道的宽度需设计为0.9m以上;一般情况下,人行道的通行能力还要设计为800~1000人/h。再次,在人行道布置中,应按照在车行道两侧等宽布置的方式进行设计。最后,强化交通路灯的智能设计,这样能有效地保障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
        3.4加强交叉口信号控制和相位设计
        在交叉口道路组织设计中,信号控制设计非常重要。在交通情况愈发复杂、车辆数量不断激增的背景下,交叉口信号控制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并和周围道路的运行情况相互联合。信号控制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参数,包括信号相位、周期时长、绿信号、相位差等。对单个交叉口而言,可采用两种信号控制,一种是定时信号控制,另一种是感应信号控制。其中前者是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相位方案进行不断重复运行,后者相对先进,在交叉口设置车辆检测装置,信号配时方案,可根据检测到的车辆信息进行不断改变,比较适用于交通量大,不规则变化的交叉口控制上。
        3.5利用导流规范行车轨迹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精细化改造设计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设置导行线规范行车轨迹,尤其是在比较复杂或存在畸形的道路平面交叉口以及高架桥下,或存在障碍物导致视距不足的路口和进出口道中心线出现偏移等情况下,利用导行线可以有效地引导机动车的行驶路线,以保障车辆通行具有一定的秩序性,并且导行线也能够指引车辆进入到正确的车道,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二是设置导流岛引导交通流,即通过转角导流岛实现右转机动车分离,并且为非机动车和行人二次过街提供等待区域,以规避行车冲突。
结束语
        道路设计对于城市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设计人员只有充分了解道路设计的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设计内容和当前设计缺陷进行道路设计要素的系统性分析,才能有效提高道路设计质量,确保道路通行的效率与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亚君.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9年1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9:166-167.
[2]蔡洁.谈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人性化设计[J].地产,2019(23):38+135.
[3]李磊.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问题及措施[J].居舍,2019(33):8+41.
[4]陈小鸿.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新方法[J].交通与港航,2019,6(05):5-14.
[5]周环.论城市道路交叉口改造设计要点[J].绿色环保建材,2019(09):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