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66
摘要:改革开放历经40余载,我国的企业走过了放权让利、产权改革、国资监管和全面深化改革等四个阶段,在从“计划经济常态”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常态”的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居于市场经济竞争性与复杂性的环境下,企业通常会对自身管理及考核机制进行调整,这些行为则会让企业的职工在思想上产生一定的波动,不利于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契合发展,有利于企业保持健康的生产经营。
关键词:企业;政工;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间的契合性
企业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工作中均需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共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工作理念上,两者都意识到了“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工作重点都在于“人”,如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等激励理论,结合绩效薪金制、绩效评价技术、职位评价法等方法,采用一般的激励手段激励职工自觉地管理和约束自身,政工工作则通过思想灌输法、关系调节法和舆论导向法等方法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本质都是做人的工作,都注重“人本管理”,把职工作为企业重要的资源看待。
2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间的发展问题
2.1对政工工作的价值定位出现偏差
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进行的大背景之下,企业产生了过度重视企业生产经营效益而忽视政工工作的倾向,为了实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一部分企业对从事政工工作的部门进行了人员压缩,减少专职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出现了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一方面,一些政工部门由于专职人员不足、工作量增大和不被重视等原因,导致了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出现变化,人员的稳定性降低,最终造成政工队伍的涣散和优秀政工人员的流失。另一方面,鉴于兼职政工工作的人员日常业务工作繁忙,部分人认识不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存在单纯应付、形式主义等问题,起不到政工的实质性作用,导致工作质量不高。
2.2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间的偏离
一些国企的政工工作仅是单纯对职工进行思政教育,并没有结合职工的实际生活情况、心理动态开展,有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绩效、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如果处理得不尽人意,可能会引起职工不满,动摇企业和谐稳定。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能够及时向政工工作者进行信息反馈,让其对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职工出现的思想及情绪上的问题加以了解,倾听心声,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协调沟通,便能最大化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二种职能部门设置中,两者同属一个部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融为一体了,但这种部门设置方式通常会出现工作开展偏重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情况,政工工作受到管理权限和生产经营安排的影响,开展起来需要顾虑很多因素,实际上是一种内部偏离彼此的形式,不利于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发展。
2.3二者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有提升空间
一是部分政工工作者的言教与身教相分离,伴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已经开始影响着其价值取向;二是政工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一些企业眼里仅有经济效益,重经营、轻政工,重视对业务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对政工人才的培养;三是部分政工工作者的工作方法有待创新,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网络的普及,职工获取信息的渠道及手段日益多元化,但一些政工工作者还没有将其应用到实务工作的方法中。同时,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人际沟通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仅可以提高与政工工作的契合发展程度,也可以提高企业未来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高度,实现企业的更好发展。
3企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间的契合发展对策
3.1找准对政工工作的价值定位
随着国企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在不断调整其企业结构,对政工工作的价值定位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企业需要重新找准对政工工作的价值定位,不应认为政工工作仅是形象工程,也不应该认为政工工作是企业的负担。企业应该对政工工作进行正确的价值定位,一是肯定政工工作的正身价值,二是肯定政工工作的稳定价值,三是肯定政工工作的推动价值,四是肯定政工工作的岗位价值,充分发挥政工工作的教育职能、协助职能、反馈职能,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2加强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间的合作
一是促进人员甄选与政工工作的融合。人员甄选是企业开展后续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当前人员甄选除了要对应聘者的业务能力进行鉴别及考量外,也愈发注重应聘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及价值观。想要对应聘者思想道德素质及价值观的鉴别与考量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除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相关的测试技术进行评价外,联合政工部门对应聘者进行考察将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作出正确的用人选择,因政工工作通过其自身工作方式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能够帮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对应聘者的思想品德素养和价值观的了解。二是融合培训开发与政工工作。企业政工工作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引导和协调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促进劳工双方共同成长。将业务技能培训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实现培训形式的多样化,使职工既能学习到劳动技能与科学知识,又有助于职工树立端正的思想,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水平和对企业的认同度。三是将绩效考核与政工工作相融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是用来评价职工的实际工作效果,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奖励与惩罚,了解职工的内在发展潜力,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套结构化的制度。在绩效考核中可以发挥政工工作的作用,例如将“党员先锋工程”活动的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队等项目的实施结果、群团工作中的技能比武竞赛比赛结果作为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衡量标准之一,为后期评先评优、薪酬管理等工作提供新的参考依据,一方面提高了职工的绩效水平,另一方面又充分提高了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了职工的个人价值,激发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增强了职工的团队意识。
3.3重视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人才建设
一是要提升政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加强大局观意识、廉洁自省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企业要加强政工队伍的人才配置,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对政工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其专业性;三是要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融入政工工作中,产出新效果。同时,企业也要组建和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不断提高人力资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升级其知识结构,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参加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或轮岗政工部门学习,提高其思想水平与人际沟通能力,树立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观。
4结语
在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间的契合发展中,存在着如对政工工作的价值定位出现偏差、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偏离、两者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企业要采取措施找准对政工工作的价值定位,加强两者工作间的合作,重视两者队伍的人才建设,推进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间的契合发展,实现二者有机融合,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项安波.重启新一轮实质性、有力度的国企改革——纪念国企改革40年[J].管理世界,2018,(10):96-98.
[2]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1):51.
[3]李佳音.企业政工工作的价值定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4):194.
[4]苏丽艳.政工干部如何适应改制企业发展[J].企业研究,2020,(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