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筱军
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新时期社会发展下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住宅建筑设计下公共空间占据重要部分,公共空间设计与小区环境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文章通过对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进行分析,探讨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设计;公共空间;城市建筑
引言
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空间组合的设计,保证寝食分割,将私密空间、娱乐空间进行分离,提高住宅的整体利用效果,保证人们的住宅空间得到合理优化,营造温馨亲密舒适的居住环境。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增强住宅的舒适性。在住宅空间功能设计时,应保证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过道、储藏室、阳台等空间相互区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需求。
1住宅公共空间的概述
住宅公共空间指的是可供全体住宅居民进行使用的活动空间。从空间来看,住宅公共空间不仅包括住宅小区内部的绿化、园林景观、楼梯通道、公共通道等,还包括住宅建筑周边的道路、花园、篮球场、体育场等公共空间区域。公共空间是住宅小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上能够体现出住宅小区的建筑特点,带给人们良好的居住体验。在实际使用上,可以为人们创造多元化的精神交流空间和娱乐活动空间,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满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和行为需求,有效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和精神愉悦度。正因如此,不少消费者在购房时,都会将住宅的公共空间设计作为重要的购房条件。另外,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当下,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空间内,达成住宅宜居性和经济性的平衡也是住宅公共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设计师通过合理的住宅公共空间设计,能够实现对住宅建筑布局的合理优化,在满足人们住房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放松的公共空间,提高人们居住的生活质量。
2现代住宅空间一般的组合形式以及影响因素
半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有效保护一家一户的隐秘性,可解决邻里间的社会问题。可以采用空中街道的形式,在外廊住宅建设公共走廊,为本层居民提供一个活动的场所,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光线条件,使人们能够更加愿意在廊道散步,与左邻右舍进行深入沟通。在对外部空间规划时,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居民设计相对应的方案,改变以往在过程中忽视活动的环境空间变化,应尊重儿童和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对室内多功能区域进行划分,按照不同的使用性质进行改变,满足不同家庭用户的实际需要。在室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通过家具摆放形成多种隔断,起到空间住宅的优化。在空间组合设计时,应确保功能分区得到合理利用,提高整个空间的最大利用效率,促使住宅空间设计更加安全舒适。
3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应用策略
3.1标准层的公共空间设计
各个楼层中的公共空间不仅是联系楼层住户的重要空间,而且是居民回家的必经之路,是邻里之间交往概率最大的空间,所以,楼层公共空间品质的高低对邻里关系是否和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住宅中每个标准层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了楼梯厅空间、廊道空间以及入户空间等几部分,如果这几个空间交往程度越密切的话,那么其交往的强度自然也就越强。设计人员在进行标准层的设计时,应该充分重视公共空间对于邻里交往产生的积极影响,通过营造有助于促进邻里交往氛围和空间的方式,提高城市住宅公共空间的利用率。
3.2色彩设计
色彩具有调节空间、光线的作用,能让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色彩能给人们带来比较大的冲击,有数据分析显示良好的色彩设计能让空间的设计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结合商品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色彩对空间进行装饰,营造亲切、舒适的氛围,让人们感到愉悦从而增强消费欲望。在进行建筑的公共空间色彩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确保色彩的设计与空间功能协调,根据时间和空间功能的不同来使用不同的色彩;第二,要注意创造情调气氛,不仅要有基调,还要能强调兴奋点和重点,合理搭配色彩比例,还要注意阴影、明暗和虚实的搭配。第三,环境中,人的活动和商品销售区才是最为重要的,特别是售卖空间,公共空间要强调主次,进行公共空间的色彩设计时要以背景的身份体现,不能对公共空间进行过度的渲染。
3.3注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
小区园林景观的丰富程度直观体现了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人们在选购住宅时,往往会被设计精良且风景优美的园林景观所吸引。由此可以看出,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目的是为住户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和生活享受。因此,小区园林景观在设计上,除了要注重实用性外,更要注重景观的优美性。小区园林景观作为小区公共空间建设的一部分,在设计上要与小区的整体规划风格相一致,不能为盲目追求所谓的美感,而忽视小区园林景观与小区整体规划的相适应性。在设计上,应选用与当地气候相符,或独具当地特色的绿植,作为园林景观首选绿植进行栽种。根据南北气候区的不同,绿植的选配要因地制宜。南方气候温暖,土壤性质偏酸,可以种植喜温、潮湿的植物,如四季桂花、高山榕、黄花夹竹桃、勒杜鹃等;北方气候干燥,土壤性质偏弱碱性,可以种植耐旱喜阳的植物,如雪松、地锦、玉兰、芍药、海棠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绿植的成活率,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园林景观中展现当地的地理环境特色,增加地域特色,优化小区的住宅环境。
3.4空间形状与比例的组合设计
在住宅空间形状设计时,会对人产生不同的视觉观看效果,是不同的长宽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住宅人口居住密度较高,易导致人际的社会交际强化,个人的私密性弱化,在拥挤的空间内部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均会发生明显变化。高密度会导致心理发生明显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住宅高密度的拥挤问题,最主要是减少空间设计的拥挤感,使空间更加宽敞。首先,应减少人们对密度的感知,如果住宅完全架空,使住宅内外形成连接,使人们从视觉上忽略了密度的感知,形成置身于世外的视觉效果。其次,应减少对行为的限制,使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开阔性。最后,可直接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为人们弥补空间内部的不足,在住宅小区内部设置自动贩售机,方便人们的购物和娱乐需求,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也能够使人们感到轻松愉悦,忽略拥挤的问题。
3.5公共全空间设施
在建筑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上,除了重视对其艺术审美的设计外,还需要以统筹的视角进行设计研究,发挥出公共空间的实用性。一方面,建筑公共空间是基础的活动场所,人们在行为中所存在的差异和机制均呈现出多元性,但其实际的流量仍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在景观设计中需要关注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完成景观设计与实用价值间的衔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现代景观设计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建筑公共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活动单元,是人们短暂休息的重要载体,应进行整体性设计。如,设计艺术长椅、板凳等配套设施,增强城市居民的休息体验,使之融入设计元素之中,成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公共区域作为人们活动和联系的重要区域,满足了交流和休闲时对公共空间的要求。随着城市土地的日趋紧张,留给人们的公共空间也越来越少。对此在设计中还需要关注公共空间的观赏性、功能性,通过科学方法提高住宅公共空间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费昌龙.住宅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106.
[2]陈程.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公共空间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3]赵晓星.空间组合及户型配置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19(1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