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风险动态管控程序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6期   作者:高勇
[导读] 近年来,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
        高勇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  辽宁 抚顺 113001
        摘要:近年来,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国内多数化工企业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化工企业的风险管控效率。本文从多种问题入手,将过程安全管理理念与国家、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要求相结合,研发出一套适合化工企业实际的风险动态管控程序,并在多家化工企业试用,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提高了化工企业风险管控效率和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化工企业;风险动态管控程序;管控效果
一、背景
        2016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企业应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通过实际交流与调研发现,目前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国内多数化工企业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①存在把企业整体或者某个生产单元看成是一个具体风险的误区,辨识的重大风险、中度风险不是具体的风险,而是以企业或生产单元为对象,这样的风险管控只能是流于型式,不具备任何意义;
        ②风险的管控不是持续的、动态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只为了完成政府部门所要求的完成的表格和记录,并不是为动态的管理企业各个环节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企业管理完全脱节;
        ③仍然把隐患排查和治理作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心或者全部工作;
        ④岗位员工不具备本岗位风险辨识、评估工具的应用能力。
        鉴于以上情况,将过程安全管理理念与国家、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要求相结合,研发出一套适合化工企业实际的风险动态管控程序。
二、程序介绍
        风险动态管控程序首先将化工企业的风险分为工艺风险、设备风险、作业风险,对于不同类型的风险规定采用不同辨识、评价及管控程序与方法。
2.1工艺风险管控程序
        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分析方法对工艺过程的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对辨识出的所有风险采用风险矩阵法评估其初始风险,根据初始风险大小逐一确定各项工艺风险的管控级别,对于初始风险较高的场景,进一步采用保护层分析(LOPA)方法,根据已有独立保护层相关信息,判断其残余风险是否处于可接受的程度。若残余风险不可接受,则需要提出补充的风险控制措施,直至措施后的风险可控。
        对于辨识出的每一项工艺风险,根据其管控级别高低,由相应级别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检查工作,核实其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并跟踪补充措施的落实情况,若存在到期未检或检查发现风险管控措施失效的情况,则此项风险的状态为不可接受,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转为隐患,直至措施重新处于有效状态,则风险转为可接受状态。


2.2设备风险管控程序
        2.2.1静设备
        静设备主要风险是设备本体可能发生的失效、腐蚀、泄漏等,其风险管控应基于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检测以及RBI进行管理,纳入企业机械完整性管理程序。在工艺风险辨识过程中对于一些明显易损部件发生内漏、外漏风险的相关工艺控制措施可由工艺风险管理程序中一并考虑。而对于设备的附件、内件的失效风险可采用FMEA的方法进行辨识,如塔类设备的塔盘、导液、挡流板等;立式储罐的浮盘、呼吸阀、支腿等,此类风险采用FMEA方法辨识后,并通过风险矩阵得出具体元件的风险等级,对于低风险采用纠正性维修,对于高、中风险元件给出具体的预防性维修的策略。
        2.2.2动设备
        动设备风险管控的主要目的是指导确定设备的维修策略。首先根据风险矩阵筛选设备组,对于低风险的设备组可直接采用纠正性维修;对于高风险的设备组,开展FMEA分析,并通过风险矩阵得出具体元件的风险等级,对于低风险采用纠正性维修,对于高、中风险元件给出具体的预防性维修的策略。
2.3作业风险管控程序
        首先,企业应区分常规作业和非常规作业,建议采用以下原则确定非常规作业类型:
        ①作业活动涉及GB30871规定的八大类特殊作业;
        ②作业方不熟悉设备、工厂及其环境;
        ③作业活动涉及设备责任转移;
        ④企业认为其他具有一定风险,需要许可的作业。
        对于非常规作业,企业应采用作业许可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对于常规作业,以车间为单位梳理所有作业情况,整理出常规作业清单,并对作业清单进行筛选,将常规作业分为一般常规操作和关键常规操作。关键性操作包括原料装卸、成品装卸、催化剂再生、加热炉点火、大型机组启停等风险性较高的操作。一般常规操作包括常规机泵启停、风险性较低的切水和设备的切换、通用设备的投用与停用等风险性较低的操作。
        对清单内全部常规作业开展一次JSA,对于关键性操作根据JSA分析结果,编写作业确认检查表,操作时一步步检查确认,同时应增加上一级部门监督流程,确保按程序要求完成。对于一般操作,根据JSA结果梳理操作程序,现场作业依据操作程序执行即可。
        建议企业每6个月到12个月对作业清单进行一次梳理,经一段时间操作环节的实践,验证JSA分析效果,纠正错误的分析和错误的程序,对于新增作业或变更后的作业,补充进行JSA分析,并完善到操作规程及作业确认检查表中。
三、结语
        化工企业风险动态管控程序具有风险分类合理、风险辨识方法适用、风险评价结果可信、风险管控程序有效且便于实施等优点,目前已在中石油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等多家企业推行或试点推行,目前运行效果良好,受到企业一致好评。同时,将风险动态管控程序实施与信息化和数字化相结合,可开发化工企业风险动态管控平台,进一步提高了风险动态管控程序的可用性、可视化和可操作性,提高了化工企业风险管控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全,李馨玉.化工企业HSE风险管控系统的开发与动态应用[J].价值工程,2019,38(35):288-290.
[2]张继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化工安全生产的关系研究[J].石化技术.2019(07).
[3]桂强.新时期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