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周继凯
[导读] 虽然通过水利工程可储备大量的水资源,
        周继凯
        新疆阿拉尔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阿拉尔843300
        摘要:虽然通过水利工程可储备大量的水资源,但若是不合理、无节制的使用,就会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致使水资源大量的流失,也会对水利工程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因此,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在满足农作物需求的同时,避免浪费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节水灌溉;农田水利;工程运用
        引言:随着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水资源的运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加。但水资源运用量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所以,怎样高效的将节水灌溉技术融入农田水利工程中,已然成为现阶段有关部门和国民所关注和重视的焦点之一。基于此,本篇文章就主要对现阶段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根据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及优化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成效的有效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进步。
        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灌溉区域调度不科学
        结合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水库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核心,在实际的水资源调度中,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方法繁琐、缺水地域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水平。
        1.2灌溉制度内容不完善分析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状况,虽然部分地区采用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但在具体的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灌溉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过于重视前期的项目投入,缺少对后期的维护管理,导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流于形式,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2、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的影响因素
        2.1地理位置高效
        节水灌溉技术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而且还可以高效的降低农田灌溉等农业生产活动中出现水资源浪费问题的可能性。但是,此技术的利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否可以得到高效的利用和农田水利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虽然说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是农田、水资源等方面的分布并不优良,依旧有很多区域还存在缺水的严重问题。因此,在有关人员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前,一定要对区域的地理环境开展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工作,而且具体利用哪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也要根据地理环境来确定。
        2.2工程设计
        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否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利用和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部分区域的农田水利工程在设计之初就没有对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展全面的剖析和研究,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少之又少,这就极易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出现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在此种状况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难以得到全方位利用的。总的来说,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存在设计问题,其不仅仅会给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带来限制性,而且即便是在水资源充足的情况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也会因为设计问题难以发挥应用的作用。
        2.3应用环境高效
        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应用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干旱区域中,具有的水资源非常少,这时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难以发挥自身作用的,其需要其他手段协助才能实现灌溉的目标。假如利用从其他区域引水的手段,就需要提前做好相关的防渗漏工作,不然极易导致水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还极有可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果应用环境的温度过高,那么在灌溉过程中不但会导致大量的水在空气中蒸发,而且还会造成不能全方位灌溉问题的产生。


        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3.1将水资源利用结构与农业发展现状相结合
        目前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在节水灌溉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功效。在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灌溉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归纳,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依据建立相应的生态环保制度,同时结合灌区人们的生活现状和用水情况进行整体规划与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环境监测力度和评估力度。在对水资源进行配置时,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分配,确保灌溉总量符合相关规定,且不会造成浪费。此外,要提高用水单位的节水意识,将水资源的配置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
        3.2强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
        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结合节水灌溉的特点,综合考虑农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所建的示范项目与当代高效节水灌溉标准相符。项目选址时应按照以下标准:优先选择水资源比较短缺,且进行二次灌溉很难的区域;选择经济发展良好,且经济类作物较多的地区;选择人们生活水平较高,思维较活跃,对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给予大力支持的地区。
        3.3优化节水灌溉技术
        3.3.1因地制宜的引进节水灌溉技术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引入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灌溉效率,在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要把生物学和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相融合,对农作物的生长进度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土壤、水分有一个充分且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溉效益。
        3.3.2配备和节水灌溉技术相适配的配套设施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不只包括灌溉方式的选取,还要考虑设计观念是否符合节水的标准,与其配套的设施是否完整。而在配套设施方面,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是两个重要方面。渠道的作用是运输灌溉水资源,应避免出现渗漏情况,在防渗渠道的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选择防渗材料(如塑料薄膜的使用可以提高其防渗性能)和渠道位置,因为水资源是动态的,即使渠道防渗性能较高也不可避免的会在流动过程中造成浪费,因此要按照相关规定合理选择渠道长度。管道在输送水资源的过程中,水资源会出现蒸发现象,特别是在夏季,温度较高,加速了水资源的蒸发速度,造成了浪费,因此要在离农作物最近的地方设置管道,把蒸发速度降到最低,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4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电力和农业机械融入节水灌溉技术之中。此种方式不仅仅提升了灌溉的移动性能,而且其可以和配套的灌溉设施结合使用。总的来说,此项全新的灌溉技术是将机械化技术和节水技术的优点全方位的融合起来。其所利用的配套设施不会过于繁杂,而且其还具有移动性能优良、适应能力强以及可拆卸的优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可以对不同地形下的农作物开展灌溉工作。综合而言,此项灌溉技术不仅仅具有高水准的性价比,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灌溉成效。
        结束语:总而言之,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行业特点,在行业发展中应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使用作为重点,通过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提高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关部门需要仔细分析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特殊性,根据节水工程的建设特点,构建规范化的管理方案,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高风燕.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9(33):171.
        [2]杜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22):47.
        [3]呼志礼.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因素及注意事项[J].乡村科技,2019(32):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