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思
上海同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080
摘要:从整个城市商业及文化空间布局的层面出发,以城市门户为设计导向,以“山水丝路、千秋秦州”为设计主题,以丝路文化为景观叙事主轴线,辅以天水的自然、历史、人文,结合雕塑、铺地、水景、小品等景观元素,将文化渗透到商业街的细节与节奏当中,演化出厚重而又鲜活的街道美学,一种安顿城市心灵的美学。那么怎样利用步行街的空间造型设计好景观呢?
关键词:空间;高差;合理化
1、引言
沿着文化主轴线,从北至南依次展开六大主题空间,在场地北侧沿街布置一组驼队的情景雕塑,烘托“驼队入陇”的商旅轨迹和天水“丝路入陇第一站”的历史地位。
2. 商业街景观设计核心要素分析
2.1交通动线
而商业步行街北侧的街角正对高速出入口,本节点成为设计的重中之重。结合“伯益牧马”的历史典故,展示秦州的秦汉文化底蕴。对历史故事进行提炼、抽象、演化等艺术加工,通过伯夷牧马逼真动人的情景再现天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脉和恢弘大气的城市形象。
在商业街北段,伯益牧马节点往南,考虑到场地的竖向特征,将场地结合建筑进行错台处理,模拟天水台地地貌消化高差,并以“丝路芳华”为主题,进行景观延伸。在研究汉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之上,结合丝绸之路对天水发展的奠基和影响,挖掘历史节点和典故进行情景再现,以“武帝封郡”、“玄奘佛影”、“杜甫诗话秦州”等展示丝路商旅给秦州乃至天水经济发展和繁荣带来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契合空间的商业属性和文化特征。在整个场地中用一条“水带”贯穿始终,兼顾地下商业采光和场地的景观作用。
2.2 场地信息
商业街中部与博物馆东西中轴上的场地,是商业街北街与南街的过渡地带,在此设置下沉广场,在视觉上增加建筑高度,凸显博物馆雄伟恢弘的气势。利用下沉空间展示“秦州八景”以及天水的地景文化,同时下城广场兼做展示和表演舞台,为博物馆举办大型的展览和活动提供必要场地。
商业街南段,主要反映在丝路文化大背景下的秦州市井生活、民俗等,主要节点以情景雕塑为主,中部广场以“千秋市井”为主题,内街情景再现东关夹板、秦岭鞭杆舞、传统织布工艺等等民俗文化,结合植物造景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营造喧嚣繁华的传统集市氛围,同时在建筑周边的灰空间和内庭设置休闲茶座和休憩设施,动静结合,提高街区的景观品质。
.png)
3.景观设计内容
一.汉文化的沿袭
商业建筑呈现出秦汉时期的建筑特点,配套景观应注重风格上的沿袭和继承,着重营造秦汉遗风的特色景观。
如图所示:景观主轴一大多点小轴线串联更具体更明了。清晰的的解释了景观的构架。
二.景观界面的延伸
基地毗邻秀金山公园,两者联系紧密,将秀金山公园纳入本案的景观营造中来考虑成为本案的影响因素。
将注重天水“西门户”的区位特点,把景观营造与本土人文自然相结合,突出天水的城市形象。
着眼于天水本土的地域特征,结合天水自然人文,打造市区西部地标性、主题性、文化性的商旅街区,宜商、宜游,展示天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文明璀璨的城市魅力。
三.使用人群行为
顾周边居民的游憩功能,尽可能的利用周边空间和绿地,营造良好的游憩空间;景观空间的营造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吸纳周边更多的消费人群;
配合商业建筑的业态分布,注重灰空间的营造,为城市消费群体营造良好的户外空间氛围,提升景观品质,为商业业态加分;
重视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展示,提升户外景观绿地的通达性与渗透性,保证游客的及时参与;注重停留空间的塑造,并引导消费,“有停留、有参与,就有消费”。
对于秦州步行商业街具体设计:
一:将十一级台地改为三级台地
基于现状十一层台地的高差关系进行整合,形成三层大的台地空间,不仅可以集约地处理场地与现状高差的关系,改变整个商业街横向空间碎片化;同时,使整个场地形成了较为连续的室外商业休闲空间。
如图可见,地区高差较大,所以引用台阶改进不足合理利用高差变化进行下一步设计。
二:内外街道功能分区化设计
基于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进行分析,得出商业内街和商业外街两个大的功能分区,进而催生了不同的景观空间的设计形态。
.png)
外街空间主要是展示:文化、旅游接待、公共活动和便民服务的。满足人民的娱乐活动和文化活动准备的。景观空间主要有:主题雕塑、酒店宾馆、休闲广场和超市售卖。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和住宿需求服务的。
内街空间:功能服务为主,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商务休闲、主题消费,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工资阶层的人的选择。景观空间:情景雕塑、文化小品、游憩空间、休息设施。游玩的同时兼具休息娱乐的空想的空间结构。
三:设计地下一层、二层休闲商业街
利用场地高差,将商业空间引入地下,形成特色的两层地下休闲商业街道,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区域的商业空间,也使游客在北方寒冷的冬季依然能够享受逛街等休闲娱乐活动。
.png)
由于高差过大我面设计增加了地下空间功能,地下商业街、地下休闲中庭、地下采光天井、下沉休闲广场。增加了小部分面积,给甲方带来了更大的收益和环境,利用空间结构最大化不浪费空间面积。
四:引水入街,增加亲水休闲设施
沿着场地三级高差,由南至北设计连续的水景,旱喷广场、潺潺小溪、叠石水景、滨水茶座和喷泉跌水等,灵动的水景不仅丰富了商业街的休闲体验空间,也赋予了商业街鲜活生动的文化氛围。
.png)
沿街一条水系串联起来,雕塑叠水、叠石水帘、滨水茶座、小溪、滨水茶座、水幕、小溪、滨水茶座、涌泉旱喷。串联成一条有文化有景观有互动,有娱乐,有品尝,趣味的一条水系串联。
五:以天水丝路文化为设计主题
对天水现有文化景观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得出“丝绸之路”既是天水的辉煌记忆,也是城市未来发展新的方向。故在景观设计中摈弃了同质化的设计创意,采用“丝路文化”为设计主题,辅以天水的历史、人文、自然等元素,打造天水新的文化地标。
对周边商业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伏羲文化”、“娲皇文化”、“天河注水”、“石窟佛学文化”等典型人文元素作为天水市的文化热点,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可识别性,但这些并不能成为本市新时期的文化亮点;
关于以上的文化热点也已经作为主题脉络在天水市区做过相应的景观实践,本案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之上,为避免同质化,重新选择景观主题,根据基地的各种特性,考量场地灵魂;
在众多的人文特色之中,丝绸之路的主题更符合场地的商业属性,同时顺应“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话题关于“一带”的发展策略,响应全局性规划,发展本土经济。
六:场地与周边山水相协调
景观设计尊重了场地的竖向变化,尊重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的格局,力求在整体空间上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营造出景观的空间之美、文化之魂和人性之灵。
由于地形比较复杂,剖面图请看上图。本案这里是台阶型抬高的地形,要充分利用地形,充分利用空间结构,做到不浪费空间,珍惜每一平米最大化利用。将天水的地形地貌、特色地形等元素融会贯通到商业街的竖向设计与铺装设计当中;以丝绸之路的历史情景再现,展示天水的丝路文化;利用灯光、水景模拟易学中的堪天术、星相等;结合天水的渭水、麦积山等自然元素,贯穿场地,呈现陇上江南,凸显山水特色。
七:关于植物设计上面
植物设计原则
生态性——因地制宜,优先选用乡土植物,但不排斥经长期驯化适生性强的外来树种。注意季节性变化。
多样性——多样性植物种类运用来提高生态价值,采取以植物群落为主,乔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多种植物配置形式。
功能性——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形式与绿地的功能相协调。
特色性——选择当地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建立区域环境特色树种。植物种类的搭配和规格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场地的环境氛围和空间尺度。
造价合理性——低维护、易管理树种。
植物设计——以现代风格和古代风格为基础,结合当地的乡土树种,采用简洁的植物配置手法,营造大气热烈的商业氛围。
植物设计主题——打造“以人为本”,简洁大气,尊贵舒适的商业活动环境。
种植手法
乔木主要以:国槐、广玉兰、小叶白蜡、法国梧桐为主,以银杏、香樟、女贞、白皮松、紫叶李、五角枫、樱花、紫薇和梅花为辅种植。
灌木:主要以南天竹、金叶女贞、红叶石楠、茶梅和丁香为主。
地被植物:金鸡菊、黄金菊、白三叶、葱兰、玉簪、红花酢浆草、大花萱草鱼草、地锦、月季、麦冬和狗牙根为主。
水生植物:睡莲。
沿街商业种植
乔木主要以:国槐、广玉兰、小叶白蜡、法国梧桐为主,以银杏、香樟、女贞、白皮松、紫叶李、梅花为辅种植。
灌木:主要以金叶女贞、红叶石楠、茶梅为主。
地被植物:麦冬和狗牙根为主。
内街商业种植
乔木主要以:国槐、广玉兰、银杏、香樟、女贞、白皮松、五角枫、樱花、紫薇和梅花为主种植。
灌木:主要以南天竹、金叶女贞、红叶石楠、茶梅和丁香为主。
地被植物:金鸡菊、黄金菊、白三叶、葱兰、玉簪、红花酢浆草、大花萱草鱼草、地锦、月季、麦冬和狗牙根为主。
水生植物:睡莲。
结束语
本案对天水现有文化景观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得出“丝绸之路”既是天水的辉煌记忆,也是城市未来发展新的方向。故在景观设计中摈弃了同质化的设计创意,采用“丝路文化”为设计主题,辅以天水的历史、人文、自然等元素,打造天水新的文化地标。
案通过对天水市周边商业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伏羲文化”、“娲皇文化”、“天河注水”、“石窟佛学文化”等典型人文元素作为天水市的文化热点,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可识别性,但这些并不能成为本市新时期的文化亮点;关于以上的文化热点也已经作为主题脉络在天水市区做过相应的景观实践,本案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之上,为避免同质化,重新选择景观主题,根据基地的各种特性,考量场地灵魂,响应全局性规划,发展本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