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于心 监督于常 始终做严于律己的“规矩人”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苏龙
[导读]
        北京建工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  100101
        “廉洁”有如竹节,不视纷乱草木而悠哉挺立,不闻傲雪凌风而威风凛凛,不惧严寒酷暑而万古长青。“监督”又如竹根,根深蒂固,方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使得千磨万击还坚劲,漫山遍野,迎来悦耳溪涓百鸟齐鸣。廉洁与监督密不可分,监督在日常、在专长、在广泛,不断完善和提升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的科学体系和有效落实,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业、廉洁自律;廉洁内于心外于行,是敢于自我监督、习惯接受群众监督的切实体现。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要融入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贯穿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做淡泊名利的“明白人”;党员干部要严守廉洁,始终做严以律己的“规矩人”,始终坚持做到“嘴不馋、手不长、腿不懒、耳不偏、心不邪”的“五官端正”,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
        廉洁,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必须时刻心存敬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保持了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纷纷“落马”,形成了有力震慑,坚决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党员干部要时刻敬畏党纪国法,带头遵规守纪,牢固树立纪法至上的意识,时刻保持廉洁的政治本色,坚决杜绝“贪念、邪念、杂念”,自觉防范腐败,依法合规经营和廉洁从业。
        廉洁,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必须始终坚守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底线是党员干部必须、应该具备的重要品格,是党员干部需要用一生始终坚守的初心。党员干部要镌刻于心、体现于行,辨明脚下的路、看清前行的路,时刻做到慎独慎微、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坚持秉承“正业、正德、正气”;坚决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越“雷池”,防范廉洁失守、初心失色,以廉洁之色印染初心之路。
        廉洁,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必须一贯继承发扬。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新时代,全体党员干部仍然要继承和发展我们党的优良精神。“只见公仆不见官”,永远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治信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生。不断自觉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坚决抵制腐败现象的侵蚀,一如既往地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正步走”,时常考问自己“党员是什么?”“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真正把廉洁浸润在明责、守责、尽责中,书写在人民群众的内心里。
        廉洁凝聚人心,腐败背离民意。发生腐败问题,从表面现象看,有自身宗旨信仰和理想信念上的丧失,有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松懈,有对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的违背,有担当作为、吃苦耐劳精神和韧劲的缺失,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自身警醒的缺乏,这些都是对自身的“总开关”拧得不紧不严。同时,更深层次究其原因还有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到位、工作发展不平衡;管党治党责任出现层层递减现象,基层党组织的责任压力传导“最后一公里”存在堵塞,党组织、纪检监察组织以及监管组织抓早抓小、关口前移还存在着不早、不细、不实、前移不前,对于易诱发腐败问题的还存在着模糊认识、警惕不高、“画像”不准,没有完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把监督贯穿于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作为实施规划的基础性建设,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
        廉洁与监督二者合一才可更深入地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党员干部才可更好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到具体行动上。

监督是治理的重要方面,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障,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对党员干部开展监督,必须牢牢把握其职能职责和地位作用,突出强化政治监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创新监督,切实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政治监督是监督的时代特征。
        政治监督是引领各类监督实现优势互补、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的引擎,以政治监督为统领,统筹调动党中央、党委(党组)、纪律监察机关、党的工作部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主体的监督职能作用,构建融合各类监督主体实效为一的党内监督体系。纪检监察机关的根本职责使命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在带头做到“两个维护”的同时,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一体推进“三不”是监督的基本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强调一体推进“三不”是反腐败斗争的正本方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具体到监督检查工作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贯通思维,打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增强制度刚性、完善制度体系和筑牢思想根基间的头筹联动。要让监督“长牙”“带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做实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监督执纪畸轻畸重,充分发挥教育警醒、惩戒挽救和高压震慑等综合效果。
        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是衡量监督成效的重要标志。
        监督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推动各级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是管党治党成果的重要体现。监督工作要长期坚持严的主基调,坚决整治乱作为、不作为,持续释放一严到底、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要将严管厚爱结合、激烈约束并重,用历史、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树立鲜明导向,严肃查处诬告陷害,主动开展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工作,回访教育受处分党员干部,激发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
        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分析研判,及时了解掌握“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新表现。紧盯公车私用、私车公养、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购买和收受地区名贵特产礼品礼卡礼金、公款吃喝、违规选人用人等突出问题,高度关注只表态不落实、说了当成干了、不担当不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舆情动态。同时,注重与其它专项监督工作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督工作格局。
        坚持深入一线,优化方式方法。
        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善于抓住关键领域、关键关节、关键对象发现问题,善于抓小、抓早、抓准问题,尽量以“小切口”推动“大监督”。坚持深入一线,靠前监督,确保了解真情况,发现真问题。要不断根据监督事项和对象的不同,科学采取实地检查、明察暗访、听取汇报、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监督方法。针对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改进完善监督方法,不搞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监督。
        积极探索廉洁教育有效载体,推动标本兼治。
        纪检监察机关、党的工作部门要着眼标本兼治,不断拓展廉洁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载体,充分运用纪法、政策、制度、清理,理思路、摆事实、讲道理,从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角度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促使党员干部发自内心地崇廉拒腐,根植不想腐的土壤,让不想腐、不能腐在思想深处扎根。积极开展“以案为鉴”,研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出短板、风险和漏洞,坚持既找“症结”又开“药方”,为开展“以案促改”打下坚实基础。
        “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纪检监察机关和党的工作部门要积极协同各单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与广大党员干部共同从近身处筑牢“防护网”,从远离底线的地方拉起“警戒线”,从小事小节上设置“安全阀”,竭力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