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全过程跟踪管理的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邹宇含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份证号码:23050219890421XXXX  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EPC模式正是新时代下的产物,为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研究EPC模式全过程跟踪管理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从EPC模式的经济概念出发,分析其特点,并深入探讨EPC模式全过程跟踪管理控制,希望能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EPC模式,全过程跟踪管理;工程造价
        1、EPC模式概述
        1.1EPC模式的经济概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时代诉求带来了建筑行业的模式更新。EPC模式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是迎合工程总承包的新型管理方法。对于装修装饰工程并不是直接凭主观完成的,而是需要合理的规划和组织,不仅要考虑成本,也要制定任务完成的期限,使工程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个过程便是工程项目管理,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的专业性更强,安全隐患也比较多,而且由于消费者需求的特殊性,装修装饰工程项目方案面临着经常变更,这就要求工程项目不能单纯的模仿作品。因此,对于装饰装修工程的项目管理一定要小心谨慎,更具多样化。EPC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实施不仅能监管工程的整个过程,对于其进一步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1.2EPC模式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建筑任务多承包给建筑建设团队,业主无法实现对建筑过程的监控,换句话说,业主在传统建筑过程中面临着更加不可控的风险,EPC模式作为贯穿工程全过程的新型模式,能够完成业主与建筑团队的沟通,使得业主能够实现监测工程的整个过程,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和业主的满意度。
        2、EPC模式全过程跟踪管理的控制研究
        2.1对设计环节的管理
        设计环节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至关重要,其主要包含三个内容,首先是设计图纸,任何工程的基础都是图纸,图纸是规划设计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施工的重要依据,只有先完成图纸的设计,才能使工人有所方向也能使业主安心。图纸设计好之后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仔细分析图纸上的细节之处,以便在施工前发现计划的失误之处,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是施工团队,施工人员才是施工的主力成员,其手艺和素养决定着整个施工的质量,所以施工团队必须要开展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施工的信息和重点,保证工程的质量和高效,在必要的条件下,要培养施工人员新的技术,并且在引入新材料时,使用方法等也应该是培训的重点,以防工程过程中各种漏洞的产生。最后是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实施可以确保在隐患发生时应急措施,还能考虑到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要注意施工方案的实施必须要有责任到人的观念,每个环节都有主要的负责人对接,保证施工的高效率。
        EPC模式在设计环节的三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应用,在图纸设计方面,EPC模式能够与设计图纸进行有效结合,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专业图纸不再是纯手工绘制,而是通过精密仪器,依托相应的信息技术,实现高准确性。而在施工团队环节,各个施工团队的信息都能在互联网中体现出了,通过EPC模式,大数据能找出更加适合本项建筑任务的建筑团队。在施工方案方面,EPC模式的优越性更是无可比拟的,通过宏观掌控,能够使设计人员更加直观的发现细枝末节之处可能出现的不可控问题,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改良方案。除此之外,依托EPC模式能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桥梁,实现业主和施工队伍之间的良好沟通,在设计环节,通过模拟技术将设计图纸呈现在业主面前,通过良好的沟通实现图纸的优化,更加贴合业主的消费需求,提升工程满意度。
        2.2对建设环节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环节同样需要注意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无疑是最大的保障,才能使施工人员安心的进行工程,所以一定要保证人身的安全,在每一个阶段,都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对于违规现象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从严管制,避免因为细节导致危险的发生。在设备使用之前,一定仔细检查设备的使用,以防因为设备故障导致危及到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其次是质量优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整个过程较长,而装修中个别环节的专业性很强,如果对于质量的把控不过关,容易发生装修隐患,影响后续业主的入住和工程队的信誉度,因此,在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把控质量,对每一个环节都要检查,在施工过程中也要设有督查人员,时刻监督工程的质量问题,排除工程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最后是进度控制,对于装修行业来说,质量和高效都是十分重要的,高效率的生产不仅是业主所期望的,更是施工的管理人员所期望看到的,只有高效的生产,进度赶超,施工队才能马上投入下一次工作中,大大缩减了时间成本,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和进度做一个宏观的把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缩减时间成本,来降低违约风险。
        EPC模式在这三个方面同样有着较多的应用,在安全管理阶段,其借助庞大的信息技术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动态检测,在设备等出现安全隐患时,及时进行反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质量优先方面,质量把控不过关一直是传统建筑工程中的难题,而在EPC模式下,首先原材料的价格能够通过互联网数据进行查询,其次,EPC模式的一个显著优势便是信息一致性,在这个优势下,工程能够避免很多主观引起的成本损耗。成本过度损耗长期困扰施工队伍,通过EPC模式,材料安全与质量能够得以保证,在价格方面也有了相对的成本优势。而在进度监测方面,EPC模式拥有着较好的监督职能,能够对工程的进行程度进行判别,借助互联网数据分析进度的快慢与否,从而使管理人员更加有效的监控工程进度。同时,EPC模式能够实现成本控制,更加受到业主的青睐。因此,EPC模式能够在建筑工程的建设环节广泛应用。
        2.3对施工制度和技术应用的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离不开制度的完善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制度和技术应用的管理。在制度建立过程中,要多听取员工意见,并结合工程实际对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对于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严格控制其随意改变。尤其是在大型建筑的设计中,决不能轻易改变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计方案的临时更改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隐患。而在变更必须要进行的情况下,则需要尽快重新核算相关变更带来的相关变更,以使工程能尽快重新恢复到正常轨道,且继续发挥方案最优的正面效应。技术是提高运行效率最直接的因素,通过技术能够降低材料成本,高技术会使材料的损耗也越低。在组织设计中,技术因素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技术水平能使技术具有完整性。此外,先进的设施和技术设备在工程中的影响力是显著的。在生产活动中,也要避免因为技术因素导致的经济效果劣势。
        EPC模式在制度完善与技术应用工作的管理上也能发挥突出作用。首先EPC模式着眼于宏观机制,能够纵观建筑工程的全局,从而对管理人员设立相关的制度提供建议和参考,其次,其贯彻在建筑工程的始终,能够做到时时反馈和动态模拟,不仅能够在建筑工程初始环节中避免不可控因素,也能使管理层在建筑工程过程中及时调整相应制度,实现高效工程。此外,EPC模式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不仅促进了工程的有序进行,也能进一步促进在工程运行中其他技术的升级和发展。
        3、总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地位不容小觑。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更多可能。EPC模式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其贯彻在工程的始终,对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设计环节、建设环节以及完善环节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在全过程跟踪管理中的控制作用。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何华茂.试论EPC模式下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管理的控制方法[J].营销界,2020(42):179-180.
        [2]刘涛.在电力企业建立6σ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电网管理的过程跟踪控制[A].山东省石油学会.山东省石油学会油田电力、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研讨会优秀工程技术论文集[C].山东省石油学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09:3.
        [3]吴关荣.浅议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造价的控制和跟踪管理[J].上海会计,2003(11):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