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宾
身份证号:13068219880316****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现代建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大型的建筑建设的越来越多,而大型建筑的特点为占地面积大,空间范围广,所以在对大型建筑的地面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強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所以在进行地面施工中可以借鉴相关的技术要求。在进行地面施工中,不仅要在技术上有所提升,同时还要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管理的水平。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完善管理制度,保证整体地面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施工工艺
随着整体地面工艺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整体地面类型,按照材质的不同,可细分为混凝土类、水磨石类、橡胶类等。在建筑工程领域,混凝土整体地面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美观性与实用性等特点,仍然是建筑领域较为常用的一种整体地面形式。但在具体施工中,也需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控制措施,尤其是混凝土浇筑、镘磨作业、地面分缝等环节,是需重点把控的技术要点。只有从严、从细进行施工,才能切实发挥整体地面的应用优势。
1现代整体地面的常见形式
1.1混凝土地面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一直发挥着承重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清水混凝土技术逐渐成熟,这也让混凝土整体地面开始得到了推广使用。混凝土整体地面的技术优势在于:节约材料使用,符合节能环保理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不需额外使用其他装饰,也有利于进行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减轻施工压力,缩短施工周期,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当然,基于清水混凝土的整体地面,色调比较单一,在一些特殊的建筑工程(如酒店、宾馆等)中,需选择更加丰富多彩的整体地面形式。
1.2彩色耐磨地面
这种地面又称为“纹理混凝土”整体地面。其主体材料仍然是混凝土,但与清水混凝土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添加了一些彩色强化剂,在不影响混凝土原有性能的前提下,使原本灰色的混凝土呈现出多种颜色。通过搭配不同的颜色,在整体地面上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花纹,从而提高了建筑工程整体地面的装饰效果。如在一些酒店、宾馆中,使用黄色、橘色等暖色系的整体地面,能给人一种温馨之感;在工业厂房中,使用蓝色、银色等冷色系的整体地面,可给人一种干净或富有科技感的心理暗示。
1.3可再生地面
受到近年来提倡的“绿色建筑”理念影响,基于可再生材料的整体地面也引起了施工单位的重视。整体地面的材料是由可回收的垃圾经过特殊的加工处理后得来,常见的材料有塑胶、PVC、环氧树脂等。可再生整体地面的研究和使用方面,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如日本将废旧轮胎中的橡胶材料重新利用,经过融化、添加稀释剂等工艺处理,可作为耐磨性极强的整体地面材料。既可满足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需求,又实现了废弃资源的重复利用。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2.1基层施工技术
为提高建筑地面的稳定性,需首先做好地面基层的施工处理。根据建筑工程区域内的地质勘查结果,若该区域有特殊复杂地质,必须采取开挖、换填、压实等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在地面基层浇筑一层厚度为30~40cm的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一次性浇筑完毕,整个地面上不得留置施工缝。保证地面基层混凝土均匀、平整,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防止出现麻面的情况。基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适当养护,且必须保证基层平整。如养护时发现局部凹陷,应使用相同的混凝土重新补灌。
2.2面层施工技术
2.2.1基层清理
基层在养护完毕后,考虑到养护周期内可能出现落灰等情况,面层施工前需进行吸灰,保证基层表面干净。完成清理步骤后,将一层透明薄膜平整地覆盖在基层表面,作为混凝土滑动层。
2.2.2铺设模板
安装前,施工人员要注意检查模板是否有变形情况,必须保证模板铺设后没有翘边、翘角的情况。如模板高度低于地面顶标高,则需在模板下方增加垫块进行调整,确保高程一致。完成模板安装后,现场人员应整体检查一遍安装质量,确定模板与地面基层完全贴合。
2.2.3浇筑混凝土
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选择柱、墙边位置,铺贴12mm厚的聚苯板。聚苯板与地面模板采用胶水粘结、固定,方便后期进行分缝。整体地面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对建筑整体地面效果有直接影响,是施工单位关注的核心内容。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为中砂,砂率50%;石子粒径不超过12mm,含泥量不超过3%;使用超细矿粉代替粉煤灰;外加剂主要选择减水剂、抗渗剂;水为干净的河水。对上述基础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定符合使用标准后,按照水泥∶砂∶石∶外加剂∶超细矿粉∶水=1∶4.1∶3.7∶0.08∶0.6∶0.55的比例,充分搅拌形成混凝土。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20~130mm之间。
2.2.4抹平磨光
为提高整体地面的耐磨性和平整性,在已经完成混凝土跳仓浇筑的基础上,还要在混凝土面层上均匀撒上一层耐磨料。耐磨料的使用标准为0.5kg/m2。如果施工时气温较高,可提前将耐磨料浇水、湿润。耐磨料分2次撒布,第一次撒布用量约为总量的70%,使用专门的设备进行镘磨。一段时间后,耐磨料会逐渐硬化,此时再将剩余的30%耐磨料均匀撒布,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镘磨。使用机械磨光机可使耐磨料均匀、牢固地附着在混凝土面层上。但进行抹平磨光时,也要注意在柱、墙角等位置,机械磨光机有达不到的死角,这些位置需人工研磨,保证整个地面全部被抹平。最后还要使用水平尺进行面层平整度检查,整体地面的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3mm。对于表面缺陷,要求每m2内针眼数量不超过5个,整体上没有麻面、抹痕。
2.2.5养护
上述操作结束后,现场施工人员开始进行混凝土整体地面的养护,养护时间在14d左右。养护工作是否科学、到位,除了会直接决定混凝土本身的强度外,还会对下一步的切缝操作产生影响。若养护时没有采取保湿措施,混凝土易出现干裂的情况。在切缝时会促使这些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进一步增加。
2.2.6切缝
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50%时即可切分隔缝,不得留置时间太长,否则混凝土地面会开裂。分隔缝宽20mm,机械切割缝隙为2mm,人工剔凿范围16mm。由于预先在纵向切缝位置安放挤塑聚苯板,既方便切缝,也方便在切缝后将混凝土渣清除而不需要进行剔凿缝内混凝土;横向上因为是连续浇筑混凝土,无法设置挤塑聚苯板,将采用机械切割,切割方式和要求与纵向分隔缝一致,同时钢筋在纵向分隔缝处切断。人工剔凿部分应加强对分隔缝边的保护,确保分隔缝的顺直、美观、无毛边。
3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质量管理
3.1加强材料控制
混凝土整地地面与普通地面相比,不仅对施工技术要求更高,而且也必须采取更为严格、更加精细的质量管理措施。其中,材料质量的管理是重点内容之一。施工单位需根据混凝土整体地面的施工要求、设计方案,对各类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等进行逐一核对,确保满足使用要求。
3.2严格现场施工技术监管
混凝土整体地面施工中,技术细节较多,且质量要求严格,这就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加强技术控制和质量管理。除了开展岗前培训,使施工人员明确混凝土整体地面施工的具体流程和技术要点外,还要安排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监督。
4结语
整个地面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较为基础的工程,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施工人员不仅要实施整个地面施工过程,还要增加原材料选择的投入。大体积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最常见的施工技术之一。具有较强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及施工效果。因此,施工人员应掌握施工的全部要点,以保证整个地面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查文科,曾志琼,申明.浅析机场航站楼大面积整体地面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14–115.
[2]谷力,姜庆钢,于洪国,等.超大面积工业厂房整浇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J].中国房地产业,2019(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