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中园林道路的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6期   作者:王 研
[导读] 园林道路对于现代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 研
        湖北建科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园林道路对于现代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和不可忽视的价值。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提高对园林道路工作的重视程度。基于此,本文对风景园林规划中园林道路的设计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园林道路;设计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风景园林建设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主要体现。国内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将园林道路景观设计作为地方生态园林建设的的重要手段。
        1园林道路与园林景观的关系
        园林道路作为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在城市布局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市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道路已成为城市“动脉”。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代表着市民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园林景观除了具备美学功能外,由于其景观空间内存在各类植物、水体等元素,具备一定的生态功能。我国政府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生态环境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在相关法条中对城市绿化率指标作出明确要求,各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完全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因此,在园林道路建设过程中,也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设置园林绿地,但是由于道路特殊的环境条件,其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来保障景观效果。
        2风景园林规划中园林道路规划遵循的原则
        2.1目标明确的原则
        园林道路的设计必须要有更加明确的目标,不但对整个园林的路径设计要足够具有目标性,而且每一段园路的设计都必须拥有各自的目标。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道路的设计方面都必须拥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同时也要能够顾及到人们在游览过程当中的具体性质。
        2.2以人为本的原则
        关于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游客服务的理念,而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道路的设计和规划也应该要遵循这一原则。园林道路主要就是为游客服务而设计的,在园林道路的设计规划活动的过程中,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深刻分析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实现园林道路的合理规划。
        2.3彰显道路地域文化特征的原则
        许多城市中的道路均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少道路是直接以道路所辖区域内流传的风土人情来命名的,因此为了彰显道路附属绿地的园林景观设计特色,可在设计中充分挖掘每一条路段的历史文化,并以其为主题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从而将街道的历史传承以景观空间或景观节点的形式进行呈现。由于道路的绿带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尤其是在道路分隔绿带上的宽度较小,可利用低矮的景墙作为呈现人文景观的载体,将各类历史文化小故事以浮雕或绘画的形式展现在园林空间内,市民只要沿着道路不断前行,便可知晓整个典故的来龙去脉。而部分景观节点上还可以历史典故为主题,通过造型园艺、景观雕塑等方式来体现园林景观与道路的融合。
        2.4健康绿地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道路景观无疑是重要组成。道路景观不仅能区分城市空间,而且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在道路景观文化特色设计时,可以通过不同植物种类的搭配、造型的设计给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通过道路景观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应选择一些生长能力强的植物,最好选择一些乡土植物,保障道路景观绿地的生命力。同时,在道路景观设计时还要重视成本效益的考虑,确保两者的平衡。


        3园林道路布局
        3.1“凸”字形道路
        江南先民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循环理念管理雨水。不仅因理水而起到灌溉、防洪等作用,还常因理水而成水镇,因理水而成名园,因理水而添胜景。现如今许多园林道路属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园林道路不平整,且路面硬化。人车混为一体,园林道路绿化不良,运用“凸”的概念,将融入园林道路地下的空间结构,人车道路分开,道路的横截面将是“凸”形,将此概念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雨水径流以分散式进入下凹式生态植草沟,加入雨水智能板、雨水过滤装置等创新设计,解决园林道路排水问题的同时利用储水模块箱将雨水蓄积再次利用。地上生态景观改造与地下道路排水系统的创新设计互为一体,打造全新的园林道路净排系统。
        3.2功能性和绿化度的融合
        绿化覆盖率是风景园林景观中道路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指标。在进行绿化面积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基础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情况,既要重视绿化面积,也要重视道路的使用功能。比如交通指标标志设计简单,不能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所以,道路建设景观既要考虑绿化度也要考虑道路的功能性需求,重视整体设计效果。
        3.3园林景观设计应当顺应道路断面布局
        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道路在建设过程中的道路宽度也有较大差异,在对其分隔绿带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绿带的具体位置和实际宽度,从而使其能够与园林道路相协调。
        大部分园林道路的分隔绿带都位于机非分隔带或人非分隔带上,用于减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通行时所产生的互相干扰,而在分隔绿带的宽度均大于4m,呈现出长条状布置的态势。为适应分隔绿带的形状和功能要求,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多以流畅式的景观造景风格为主,大量利用地被植物、花灌木、小乔木等园林植物对其进行装饰,如花灌木和地被植物所形成的分隔带,既可起到遮光的效果,又也代替隔离栏规范不同交通参与者规范行为。基于驾驶人员的观察视角考虑,在种植小乔木式应当根据不同路段设计车速对苗木的种植间距进行调整,车速越大则苗木的间距越大。鉴于机动车驾驶员的视线观察角度较为固定,无法全面欣赏到趋于平面化的园林景观,故在分隔绿带造景时可适当调整微地形,例如在非机分隔带上采取阶梯式的花台将灌木带进行坡度处理,并可在最适宜驾驶员观赏的内侧坡面上种植一二年生的草花,而在非机动车道一侧则采用长势较为旺盛的地被植物加以点缀。
        3.4植物配置
        针对不同的园林道路类型,以组团、树列、花镜等乔灌草的多层次配置形式种植,丰富园林道路景观。在植物配置中要坚持3个重要原则,一是重视植物的多样性原则,优先选用本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生态旱溪中选用既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彩叶杞柳、鸢尾、柳叶马鞭草等。最后是生态效益的原则,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以华中地区常见的园林道路植物配置为例:园林道路中常以银杏树、香樟、栾树、桂花等乔木作为行道树。在分车带及人行道绿化带中常配置灌木,同时会考虑路面灰尘及辐射有一定耐受性的品种,如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花檵木、月季等创造丰富的景观。地被植物常常以草坪为主,针对当地的气候选择暖季性草坪草。同时草坪与草花搭配栽植,形成缀花草坪,与宿根花卉等搭配种植在路缘,构成丰富多彩的花镜景观。
        结束语
        园林道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载体,其两者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园林道路的景观效果,使之成为展示城市风采的重要窗口,而且还能充分利用道路的建设用地为城市打造出生态、健康、安全的公共空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吴茂仓.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道路的探究[J].现代园艺,2019,42(23):88-89.
        [2]刘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道路的探究[J].现代园艺,2019,(22):104-105.
        [3]杨嘉丽.论市政园林工程中道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J].建材发展导向,2017,15(01):147.
        [4]刘双.风景园林规划中园林道路的设计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9(10):157-159.
        [5]孙云丽.单位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8,194(26):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