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6期   作者:卢洁
[导读] 在新常态大环境背景下,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卢洁
        中科企业管理(辽宁)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在新常态大环境背景下,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但在具体规划汇中,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外界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海绵城市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水害和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但我国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的内涵,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海绵城市简单的说就是城市就像海绵有着非常好的弹性, 城市降雨时可以快速吸收雨水并存蓄, 然后净化, 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城市在缺水时,再将净化后的水利用起来。 我们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尊重水、尊重地形、尊重表土、尊重植被”是基本原则,城市要像海绵一样会“呼吸”,在下雨的时候,可以吸收雨水、并储蓄雨水,然后净化雨水,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蓄存净化好的水释放出来,并进行有效的利用。 由于我国城市建设比较特殊,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海绵城市理念是我国提出的,是根据我国城市水环境与城市自身特点提出治理城市问题的方法, 海绵城市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中国城市水环境问题比较特殊,同时也很复杂,所以,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海绵城市的属性,其包含着多种维度、层次也很丰富,还包含着多门学科。 我们从城市自身水环境问题来看,科学合理的应用系统思维,制定出海绵城市基本架构与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一定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的模式,到处都是硬化的路面。 在遇上大雨,主要依赖排水管渠与泵站等设施进行排水,在遇到大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内涝问题,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应用雨水花园、渗水砖、植草沟等方法来排水,不仅仅有效避免了城市发生洪涝灾害,还对雨水进行了收集利用。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
2.1 城市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1)在城市规划中要尽量实现对原江、河、湖、海等水系统的保护,确保这些水资源充分发挥其自净能力的同时,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利用率。(2)应避免城市水系统被污染,并杜绝被污染水系统流入,降低外界因素水系统自净能力的影响。(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杂物和工业废水,对城市水系统自净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这一点,积极建设海绵城市来恢复城市水系统的自净能力,确保城市水系统能实现良性循环利用。
2.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对城市内部水环境的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城市海绵的功能。如在很多城市均建立了很大面积的湿地,其主要作用防治雨洪灾害,同时湿地也是一种镶嵌式的海绵结构。因此,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尽量建立整合多处系统化湿地系统。(2)提供适合当地生物居住的环境,最大限度上保证城市最原始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总而言之,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洪管理规划设计中必须整合当地的湿地系统,并加强水质净化、地下水、雨水等水系统的利用率。

同时也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潜流整合功能,确保被净化后的雨水能充分回流到湿地中,最大限度上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2.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提出的主要动因是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此基础上,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要尽量确保城市道路具有解决城市洪涝和径流污染的负荷的能力,从而达到缓减城市水资源污染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就全国目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的现状而言,城市道路所占的水径流量约是城市规划建设总流量的35% 以上,不但对加速了水资源污染速度,而且也是城市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由此开展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甚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把城市道路建设作为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交通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尽量保证车辆通行的流畅性和安全性,不能对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行造成丝毫影响,否则也就失去了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可以用下凹式绿化带来代替道路两侧的绿化建设,大量实例表明,下凹式绿化带能够有效改善路面雨水径流质量和径流量,以期最大现代上提升水资源的质量和循环利用的效率。同时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可以充分应用 LED 树池,透水路面等方式,在保证交通通畅的基础,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污染。(2)要合理应用道路景观绿化带,海绵城市建立成功案例表明,下凹式道路绿化带主要的作用是可将雨水径流直接汇集到地下水资源中,对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没有丝毫影响,既能实现海绵城市雨水储存的目的,而且还能在雨水储存过程中实现雨水资源的净化和渗透。因此,这一点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格外重视,才能最大限度满足海绵城市对储水和蓄水的需要。
2.4 促进城市海绵理念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的建议
         (1)国家财政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2)凡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由省级财政部门、城市建设部门、当地水利部门进行联合申报。试点城市要在规定期限内,把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释水等全新功能的海绵城市。从而最大限度上提高城市抗洪排涝的功能。当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完成后,其年径流量的具体范围要满足当地建设部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具体需求。(3)通过竞争审评方式来选择相应的试点城市,并由国家财政部门、建设部门、水利部门对申报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资格进行全方位审核。申请城市负责进行答辩,并有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在参加选评,并在现场公布参建海绵城市的城市。从中可以看出海绵城市和城市规划融合的过程非常复杂,而且难度比较大,因此,在具体融合过程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确保海绵城市和城市规划融合的效率。1)把海绵城市城市的理念,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以及专项规划设计相互融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既要注重生态化,也要充分保证城市的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同时,还要保证城市周围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2)要切实加强海绵城市试点范围的建设,各省市都要积极参与到申报海绵城市中,为实现城市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大量试点海绵城市成功案例表明,当海绵城市成功创建以后,能够很大上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利用率,也可以在小幅度改变城市的气候环境。对解决城市内涝风险和缺水风险有重要意义。可针对某些局部较大雨洪利用潜力的小区或者区域,先进行海绵城市的试点工作,但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建设各个方面的具体需求,然后再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把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步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中,从而最大限度上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工作,需要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及时转变城市规划理念,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天然海绵体的保护、修复,积极建设生态海绵体、人工海绵体,逐步实现城市雨水处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涂满章,郑建阳,郭英远,彭海阳 .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 [J]. 中国软科学,2016,07(01):79-97.
[2] 邓倩,潘付英 .2015《规划师》· 深圳论坛论坛主题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 [J]. 规划师,2015,31(10):148-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