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合同全过程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2月6期   作者:邓长芝
[导读] 我国增加了在农业水利设施、
        邓长芝
        陕西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陕西 咸阳712000
        摘要:我国增加了在农业水利设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政策,逐步规范水利工程的建设市场,大力推行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投标制,以合同管理展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要求工程参建各方遵循合同展开作业等。施工合同是水利工程建设行为的依据,强化合同管理,对规范参建方行为、维护各方权益有着积极意义,而实施合同全过程管理,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合同有效执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合同管理;全过程管理
        一、全过程管理方案的核心内容
        在水利工程合同全过程管理工作中,应该以施工合同为核心,开展项目管理,明确规定各个管理组织及程序,确定合同起草、审查、签订、履行、检查、索赔和终止等环节的流程和标准。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检查各类合同文件是否齐全,检查文件内容是否完整、真实,各项定义是否明晰、准确,评估合同内容是否公平公正,在风险分担上是否合理,强化合同审核工作。为了确保合同内容完整,应该采用标准化的合同模板,确保实际合同与标准合同在文本结构上的一致性,检查是否遗漏必要条款,如有遗漏,及时补全。准确分析合同条款执行后果,挖掘隐藏风险,采取对症防控措施,在审查工作中,检查合同中是否存在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和互相矛盾的条款内容,如有应及时改进。
(一)合同履行阶段是水利工程合同全过程管理的重点阶段,在这期间,应该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采集施工合同、设计图纸和招投标文件。认真研读合同签订备忘录、业主和监理部门文件等工程资料,全面深层次地理解设计意图和合同条款,仔细核对图纸工程量和清单工程量。若设计图纸中存在偏差、错误和遗漏的信息,应及时改进,加强施工现场核查,对比设计图纸与现场施工情况;若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需要变更设计,应提前准备资料,编制设计建议书,按照要求上报,由项目经理、监理代表和设计代表三方沟通协商,审核通过方可变更。而且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常涉及一些合同外的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应采集管理部门文件、现场照片和试验材料等证据,尤其是设计院的变更文件、研究合同内容和陈述设计变更理由,若重大变更,需要主管部门与领导层共同协商决定,全过程跟踪变更审批程序,若出现不合理的内容,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二)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在合同全过程管理中,建设方应该加强索赔管理。索赔不仅是得到资金上的补偿,更多的是维护各方权益,尤其是施工企业。当前市场竞争激烈,水利工程施工存在风险,施工企业要想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必须敢于索赔、懂得索赔。索赔有一定的时间期限,承包商可在问题发生后的28d内,向监理单位、业主提出索赔意向书,并在此后的28d内,将索赔申请报告提交至监理单位,若超过索赔期限,业主有权拒绝。不只是施工单位,只要任何一方受到经济或权利上的损害,都可以提出索赔申请,如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给承包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承包单位也可提出索赔申请。施工合同主体都应认真研读合同条款,按照要求提出索赔申请,并注意保存好原始材料,提供充足的证据。
        二、水利工程合同全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履行程度低
        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水利工程施工时间期限、工程量等内容,是施工活动的依据,但在施工阶段,双方或其中一方未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行事,导致合同履行程度偏低,使水利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延期问题,这对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设极为不利。
(二)合同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有限
        合同管理人员是水利工程合同管理的执行者,由于该工作专业性较强,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做好管理工作,切实发挥管理效能。但当前执行水利工程合同管理的人员,大多为施工技术人员,虽然其能熟悉掌握水利工程施工流程和标准,但对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了解不多,导致合同内容与施工情况脱节。


(三)合同文本不规范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前提是合同文本符合规范、条文全面、陈述清晰,这样才能保障合同的约束力。但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合同主体不重视,合同文本不规范,导致在施工阶段双方常出现分歧,协商后也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导致工程进展受阻,延误工期,给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三、水利工程合同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策略
(一)建立相关机制,规范市场行为
        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相关水利部门应完善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合同法、招投标法等在水利工程合同全过程管理中的落实。同时,大力推行招投标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标流程和方法,减少招投标过程中人为操控的现象,让有资质的企业获得承包权,保障工程在规定期限内高质量完成。
(二)严格按照范文签订合同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合同种类逐渐增多,为了避免合同文本不规范影响其法律约束力,在签订合同时,应该以《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中颁布的合同范文格式为标准来制定合同内容。除此之外,水利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联合颁布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也可以协商采用其中的标准合同文本,按照文本结构补充内容,确保格式的规范性,行文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仔细审核,改正差、错内容,补充遗漏条款,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纳入合同范畴,后期若发生纠纷,能按照合同内容迅速解决,避免事态扩大。
(三)促进合同的全面执行
        在水利工程合同全过程管理中,前期应做好合同审核工作,调查双方资信、注册资本等信息,确保其履约的能力,在合同履行阶段,动态监控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化。若发现经营恶化、抽逃资金和资产转移等现象,即刻终止合同,上报至当地法律机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以设计图纸为标准,检查施工情况是否与合同一致,若不一致,及时协商解决,确保工程能按照合同规范完成建设。
(四)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水利工程合同全过程管理需要合同各方主体协同合作,因此各个单位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应该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合同管理队伍,确保管理人员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综合素质高的人员,才能胜任该工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可以引进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优质人才,让其接受水利工程建设培训,了解基本概念,到达施工现场,熟悉水利施工常用技术工艺、原材料和设备,这样才能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按照合同履行自身权利和义务。
        结束语
        综上述,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域地貌奇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普遍存在,且近年来气候变化无常,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各地的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为平衡各地水资源分布,解决因气候因素造成的干旱、洪水问题,我国大力兴建水利工程,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和渠道等工程建筑。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复杂,且近些年施工规模逐步扩大,在工程项目管理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其要求也随之提升,各个单位采取新型的管理模式,如全过程管理,规范合同签订、变更、履行、索赔、解除、终止和评价等流程,确保双方能按照合同内容履行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权益,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合同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分析[J].张怡.商讯.2020(03)
[2]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动态管理分析[J].孙童.住宅与房地产.2020(30)
邓长芝(1983-),男,陕西眉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和计划合同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